-
日期: 2025-10-19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近各地2025年社保缴费基数陆续出炉,有两个意外的信号。
第一,今年各地公布数据的时间,普遍比往年要晚。以往每年的6月到8月,最迟到8月下旬,各地早就陆续公布完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了。
但现在都到10月份了,仍然有一些省份没有公布数据。
第二,已经公布数据的省市,社保缴费基数似乎都有些涨不动了。多数省份缴费基数下限较去年的增长幅度在1-2%区间,甚至有省份出现了负增长。
为何过去几年连续“跳涨”的社保缴费基数,如今却有些涨不动了?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社保制度将面临新的变化?
01
如果对比往年的数据,今年社保缴费基数的涨幅,似乎经历了一场“急刹车”式的回调。
以缴费基数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为例: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2021年是北京、上海社保缴费基数上涨幅度最快的一年。其中北京每月上涨了1747元,上海每月上涨了1048元,涨幅分别达到了48.3%和21.3%。
如果计算累计涨幅,2020-2024年,北京、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分别上涨了88.8%和49.9%,从绝对值上看相当惊人。
而2025年,北京和上海的基数涨幅都较前几年出现明显下降。北京略高,涨幅接近5%;而上海涨幅只有1.03%,基数下限较去年微涨了74元。
对比其它省市情况也比较类似。
例如经济大省江苏,2021年至2024年这四年间,江苏省社保缴费基数下限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6%,然而2025年的涨幅迅速收窄至1.5%左右。
甚至还有下调的省份。比如,福建公布的缴费基数下限比去年少了390元,降幅高达8.8%。按照8%的个人缴费比例,相当于打工人每月可以少缴31.2元社保费用。
虽然这只能算是“蚊子腿”,但考虑到过去社保缴费连年上涨的势头,这种变化可以说相当反常了。
02
社保缴费基数涨幅突然集体“踩刹车”,背后是什么原因?
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过去几年中国社保缴费的合规化调整,已接近尾声。
按照规定,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决定了下一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因非私营单位占比较高,计算出的社平工资会明显高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考虑到私营企业的社保承受能力,许多城市选择按比较低的比例来核定社保缴费基数下限。
比如在2023年之前,深圳社保缴费基数下限都是以当地最低月工资作为标准。如果按最低比例缴费,打工人在深圳每个月只需要交不到200块的养老保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