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0 | 來源: 黎響David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你有沒有經歷過那些突然崩潰的瞬間?
丟了不是很貴重的東西,但是控制不住心慌、崩潰大哭。
伴侶隨口說了句“你買的東西不太好看”,你壹下子就被點著,發展成大吵壹架。
聽到別人大聲說話,就會胸口悶、大腦緊繃,不顧壹切趕緊逃離。
這些失控的時刻讓你很困擾:明明平時自己是壹個情緒穩定的好人,怎麼會因為這些小事就失控呢?
這些瞬間的背後,其實是創傷記憶被激活了。
大多數人由於對創傷不了解,經常會視作是這個人性格有問題,這個人有行為問題,或者是情緒障礙。
例如壹個學生正在寫作業,老師想幫他,把手搭在他肩上,學生突然被恐懼襲擊,用手甩開了老師,並破口大罵。
事後他很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待老師。
但是在外人看來,這個學生肯定是有什麼毛病,老師可能會要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專業的人士可能會快速判斷,這個孩子可能會有雙相情感障礙、對立違抗,甚至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但是很少人會願意問——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這個學生被長期家暴,他父親喜歡把手搭在他的肩上,然後開始打。
所以老師的動作成了觸發創傷的線索,讓學生迅速感到自己又要被虐待了。
創傷的記憶儲存在大腦的低級系統,它會迅速起反應。
而理性判斷則需要高級的大腦皮層運作起來,往往也是最後才參與到信息處理中。
在這壹刻,學生非理性的部分先發動了保護自己的機制,讓大腦警戒,信息向上傳遞的路徑被切斷,理性派不上用場。
低級的大腦系統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它沒有時間觀念,會混淆發生在過去與現在的事情。
這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又要再壹次被傷害,所以它趕緊響起了“戰斗反應”。
這個部分是每個人的保護者,這在原始社會很有用,幫助人們識別相似的風險快速逃離或戰斗。
但在文明社會裡,它經常體現為過度反應、過激行動。
人在失控的瞬間,是無法接受講理的;只有在沖突之後,本人恢復冷靜了,大腦皮層能夠運作起來之後,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做錯,開始後悔。
有的人因為丟了東西而崩潰,是因為她小時候丟過家裡鑰匙,被罰跪了壹晚上。
有的人被伴侶嫌棄自己買的東西,觸發了小時候被媽媽事無巨細地否認、嫌棄的痛苦記憶。
有的人聽到別人大聲說話的聲音,或者盤子摔壞的聲響,就不自覺攥緊拳頭。
這是因為小時候父母總是大聲吵架摔東西,她只能躲在房間裡面壹邊拿被子蒙頭,壹邊留意著房間外的動靜,期待風波趕緊散去。
在創傷的心理治療當中,有壹個步驟是察覺:當來訪者深陷痛苦時刻中,她們的身體感受是怎麼樣的?
然後請她們盡量溯源最早的體驗。
有的人會發現:跟伴侶吵架的時候頭痛欲裂,就跟幾歲時媽媽打她的時候的體感壹樣。
那就意味著她早年創傷的體驗,在親密關系中再次被激活了。
這樣的察覺帶來的效果是理性反思做不到的,這也是創傷很難被自己識別,行為難以解釋的原因——創傷反應到不了理性腦的部分。
而在心理咨詢,或者壹些靈性體驗中,人可以將現在發生的事情,跟過去創傷記憶連在壹起,能夠幫助她更好地了解“在我身上發生了什麼?”
而不是很多人習慣自責的“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精神科醫生可以告訴你後者的結論,但是只有你,才能說出前者的答案。
只有更加了解自己是怎麼來的,你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可以怎麼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