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0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90後 | 字體: 小 中 大
參加今年的世界機器人運動大會前,北京具身智能公司星動紀元的工程師在賽場上無比忐忑。公司創始人陳建宇去打探消息,他轉了壹圈,回來安慰員工:“我問了王興興他們人形機器人能跳多高,他和我說了,我覺得我們有戲。”
在今年8月召開的全球首次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體育賽事上,星動紀元奪得了原地跳高項目的冠軍,以95.641 厘米的高度刷新了世界紀錄。而在1500米田徑決賽的終點,宇樹科技北京子公司“靈翌科技”以6分34秒的成績奪金,杭州宇樹科技排名第叁。
賽場外,《中國新聞周刊》分別在不同場合專訪了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和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陳建宇。這兩位“90後”科技創業者雖然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徑,卻默契地表達了諸多共識。他們都認可,當前機器人“整活”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幹活”,他們的終極目標中都包括“做出通用機器人”,改變人類現有的生產與生活。
放眼近兩年的創業潮,“90後”創業者已經進入AI和機器人領域的核心地帶。他們展現出了與前輩創業者的明顯不同,這群年輕人更具技術敏銳度和全球視野,他們務實且善於整合資源,正推動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實際應用,開辟出壹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機器人商業化道路。
畢業即創業
大贰翹課參加機器人比賽時,樊亞洲沒想過自己未來會創業做清潔機器人。
作為“看變形金剛和鋼鐵俠”長大的壹代,他和其他“90後”男生壹樣,從小就對機械裝甲感興趣。大學選專業時,他終於得償所願,讀了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而選擇深圳大學,則是看中了這座城市的創業氛圍。
從大壹開始,樊亞洲就活躍在各大創業社團。他敏銳地觀察到,2013年前後,校園競賽的主流逐漸從沙盤模擬、旅游家教等傳統項目,轉向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創新競賽。他當時便意識到:“創業做機器人的機會要來了。”
“與傳統課堂相比,比賽更契合機器人項目制學習的特點。”樊亞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機器人技術涉及力學、機械學、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且技術前沿變化快、實踐性強,這些都超出了常規校園教學的深度。
機器人競賽的價值逐漸被大眾看見。大疆創始人汪滔讀書期間曾兩度參加Robocon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了香港第壹名和亞太第叁名的成績。他對媒體表示,兩次參賽經歷對他“影響深遠”,除了技術提升與團隊組織協調能力的鍛煉,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在強烈欲望驅動下把事情做成。
連續贊助Robocon兩年後,大疆在2015年推出了更為“好玩、好看”的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並將當年的決賽設在了深圳大學元平體育館。在頒獎典禮上,汪滔直言,辦賽初衷就是要發掘大學生中的工程師明星,幫助他們實現科技創業的夢想。當時正在讀大贰的樊亞洲深受鼓舞。
作為連接教育和產業的橋梁,中國的機器人相關競賽雖起步晚於日、美等國家,但經過近贰拾年發展,賽事體系日趨完善。在樊亞洲看來,目前基於學術、技術、應用或科普導向的各類競賽,已經可以涵蓋各年齡段群體。而支撐賽事發展的,是國內機器人相關產業的崛起,以及近年來人工智能,特別是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對機器人本體創新的推動。
“比賽的最大價值則在於模擬了創業環境。”樊亞洲回憶,學生需要自己組隊、搭配人員、確定技術方案和實施路徑。這種鍛煉讓他在學校期間就明白了產品開發的整個流程,讓他能快速從工程思維切換到產品經理角色,省去了從校園到創業這段可能長達壹兩年的過渡時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