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1 | 来源: 联合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陆首位锂电池专家将上太空,现年39岁的张洪章将成为中国第一位电池领域专家进入太空站的研究人员,将搭乘10月31日晚间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上太空,第三批太空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张洪章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资讯显示,张洪章于2004年进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大陆化工领域顶尖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启5年硕博连读的科研生涯。
其硕博期间一项重要课题是做“高性能、低成本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研究”。离子传导膜是当时依赖进口、成本极高的关键材料,张洪章所在的团队经历三、四年攻关,实现了膜材料结构和性能优化,他作为完成人之一也荣获了2012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4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7月起,张洪章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8年7月起任研究员。
张洪章的研究方向为锂/硫原电池、低温动力电池、铅炭蓄电池、锂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及关键材料开发,涉及碳材料、正负极活性物质、隔膜、电解液、集流体与电池结构等领域;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的研发,包括离子交换膜、多孔离子传导膜。其带领的课题组致力于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近、中、长期发展,致力于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实用化。
2018年,中国启动第三批预备太空人选拔,范围首次由空军现役飞行员扩大至相关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航空航太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在太空人类别方面,既包括太空人驾驶员,又包括航太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2020年9月,张洪章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中国第三批太空人。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一般从载人航太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据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资讯,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太空人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专案,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太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太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还将进行面向太空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太空站在轨智慧算力平台试验等搭载专案,将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在轨应用进一步奠定基础。
作为载荷专家,张洪章此次“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太空站科研实验。根据张洪章本人透露,他参与的实验项目,也将在此次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搭载上去。
自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首飞以来,电源作为飞船的心脏不断迭代升级。一套强大的电源系统不仅是太空人的生命保障,也为科学实验提供稳定能源。神舟飞船的电力来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两部分。
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电源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太空人的基本生存和飞船的正常运行,确保飞船“上得去、回得来”。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这个阶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开始更加注重提升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为满足新的需求,神舟八号电源进行重大升级:供电结构由两机组升级为三机组,采用约28%光电转换效率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单组镉镍蓄电池容量升级至70安时,锌银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100%,整船供电能力突破1800瓦。
这一升级满足了飞船与天宫实验室对接期间的高负载需求,同时,也让太空人在太空吃上热饭热菜成为可能,为太空人的太空生活注入了温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