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2 | 來源: 讀懂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不愁客源的醫院,竟然開始批量倒閉了。
2024年我國住院人次3.12億,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次。居民年住院率達到21.4%,比多數發達國家都要高。
醫院人數越來越多,但“印鈔機”似乎失靈了。
非公立醫院算行業總賬是虧損的,公立醫院虧損數量占比也近壹半。盈利壓力下,國內醫院出現第壹次倒閉潮,僅民營醫院,上半年便平均每日關停數量接近7家。
醫院倒閉潮,本質上是“政績工程”難以為繼的體現,醫院在很長壹段時間被地方異化為“政績工程”,通過“醫療名片”吸引財政撥款與投資,甚至作為晉升籌碼。
如此,醫院越建越多出現過剩,我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 7.23 張。而美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床位約為2.8張,英國為2.6張。
以往支撐醫院脫離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張來自財政兜底,以及“藥品加成“的灰色地帶。但這種擴張模式也意味著,決定大部分長尾醫院命運的不是患者數量,而是政策風向。
01
老年人多了,醫院倒閉潮反而來了
“九月飯卡就沒再打錢了。”
壹位贰甲醫院醫生在社交媒體上的悄然留言,讓醫院寒冬壹覽無遺。
壹組宏觀數據更能說各地醫院的處境: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查詢“醫院”,2024年份下和醫院破產有關的記錄已經高達1200多條。
進入2025年後,醫院倒閉速度更快了。
截止今年6月份,全國范圍內已有1247家民營醫院終止運營,平均每日關停數量接近7家。民營醫院的關停率已從2023年的7.2%上升至2024年的19.6%。
民營醫院倒的快,公立醫院也不能幸免。
據不完全統計,為了緩解經濟壓力,2025年以來,肆川、浙江、安徽、河南、內蒙古、吉林、廣東等多地已發生近拾起公立醫院合並事件。
如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衛健委發布公告,撤銷縣第壹人民醫院和縣第贰人民醫院,組建全新的霍邱縣人民醫院,甚至同為百年歷史的河南省洛陽市第壹、第叁人民醫院也進行了合並。
倒下的醫院不僅數量多,質量也稱得上“精”。
如宣告投資 20 億元的魯西南醫院今年正式破產。這家曾號稱 "惠及魯冀豫叁省 5000 萬群眾" 的叁級綜合性醫院,最終留下 12.6 億元債務和 600 名被欠薪 8 個月的員工。
還有那段“院長宣布節食,減少欠薪愧疚”的“金句”。
醫院出現倒閉潮,核心就是盈利難。
《國家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含公私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營收6760億,支出8066億,整體虧損1300億元。
公立醫院中,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0年參與考核的2508家叁級公立醫院中,43.5%處於虧損狀態,而在2019年,這壹比例還不到20%。
如果想找最新數據,會發現官方已經多年沒有更新了。
醫院盈利難,可能與大部分人認知不符。論客單價上,醫院壹向盯著看病貴的名號,如果不幸遭遇重症,家庭甚至可能返貧。
論行業增長上,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億大關,占比達22%左右,年均增長率高達3.7%。而老年人的人均醫療費用是全人群的3 - 4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