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字体: 小 中 大

???????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特朗普深谙该行业成功的三大关键: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事实证明,地缘政治的成功同样有三大关键:杠杆、杠杆、还是杠杆。但这并非特朗普在房地产领域热衷使用的那种“杠杆”(也就是债务),而是地缘政治杠杆——一种能将自身意愿强加于对手的力量。
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朗普成功推动加沙停火,是因为他同时获得了对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杠杆,并巧妙加以运用。但他未能促成乌克兰停火,原因在于他拒绝动用手中所有杠杆针对发动战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外,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杠杆减少中国对美的制造业出口——如今这一举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但收效甚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推行关税的方式混乱无序。
当然,特朗普依旧夸夸其谈,将近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吹嘘为自己赢得的大满贯——用他的话说,如果满分是10分,这次会面能打“12分”。但事实上,在此次会晤中,特朗普所做的不过是走出了几个月前他自己给中美关系挖下的坑。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市场对此次会谈成果“反应冷淡”,因为它只是“基本上恢复了5月时的状况”。
所以,若按棒球比赛的标准来评,他的成绩是三打数一安打,打击率为0.333。在棒球界,这样的成绩足以入选全明星赛;但在国家间的博弈中,这样的表现只会让你降级到小联盟。
为何只有0.333?我们不妨聚焦中国——这个当前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地缘战略与地缘经济议题。
分析中国问题,必须从一个事实入手: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重创,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蒙受巨额损失并背负债务。不出意外,他们开始缩减开支。据我所知,去年3月我在北京、上海看到的那些半空的餐厅,如今经营状况更糟了。
简而言之,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国内消费萎缩,因此中国从海外的进口量也在下降。中国政府本应通过提高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水平(而非最低程度保障)来刺激国内消费,但他们选择的是投入资金建造更多工厂,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商品。
正如《纽约时报》负责中国报道的同事储百亮(Chris Buckley)上周所写:“在赴韩国与特朗普总统会面的几天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阐述了中国下一阶段的战略方向。”该计划“清楚地表明,北京意在进一步加强工业和技术实力,即便中国的贸易伙伴正担忧,中国不断扩张的出口正在削弱他们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的这一做法完全不计后果。另一位《纽约时报》同事柏凯斯(Keith Bradsher)1月从北京发回报道称,中国“目前生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制成品”,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英国的总和”。
因此,特朗普应对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但和往常一样,他在正确的问题上给出了错误的答案。要拥有真正的杠杆,关税必须被纳入一套隐秘的总体战略,而特朗普这种先开枪、再瞄准的策略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首先,若想推动中国做出改变,不应采用高调、随意的方式——这种方式只会让中国领导人难堪,进而引发抵触。正确的做法是开展长期的秘密谈判。
其次,若要以经济制裁威胁北京,你必须清楚中国有能力用什么手段来反制。我无法证实这一点,但我怀疑,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征新关税时从未咨询过任何专家——除了停止购买美国大豆,中国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报复手段。
我认为特朗普没有咨询过,因为若他事先知道习近平手中握有比他的关税威力大十倍的经济武器,那么特朗普曾一度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关税的行为堪称愚蠢至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