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中产先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房屋贷款 | 字体: 小 中 大
发生了什么?
早上看到经观的报道:
现在有不少人,因为房子的市场价已经抵不上剩余贷款,为了从房贷中解脱出来:
选择了借钱甚至是贷款卖房。
其中的细节,看着让人唏嘘,我觉得这不是个体的经历,而是一群买房人的悲歌,他们基本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经历。
今天我们不说这些细节,分析这几年买房人都经历了什么?
1、恐慌
报道中的贷款卖房人,基本上都赶上了最后一波楼市涨价潮。
基本都是恐慌性买房,看着多年的积蓄,全款变成首付,首付变成车库,然后慌了,急忙找双方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同学,掏空了不止六个钱包:
终于在房价和利率的最高点上了最后一班车。
但这并不是他们犯的唯一的错误。
因为上车比较晚,而且资金有限,所以能选择的也不多,很多人把房子买在了核心城市卫星城、城市郊区新城:
而这些房子本身就是炒作的产物,房价偏离了价值。
这两个现在看来马后炮的错误,为接下来的悲歌埋下了伏笔,如果不同时犯这两个错误,可能事情到不了最坏的那一步。
2、转折
高位接盘,意味着每个月不少的月供负担。
但是,大家知道,房地产从2015年开启的那一波上涨,催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也拉动了整个经济火热增长。
换到个人来说就是:
就业和收入预期都很好。
那几年,不只是卖房的赚到手软,搞教培的,搞互联网的,哪怕是毕业生动不动全包一年收入就要小几十万。
大家躺在房地产的泡沫上,信心和预期爆棚。
所以,当时也敢加杠杆:
像文中的小夫妻,丈夫是程序员,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覆盖房贷和家庭开支;
像文中的小老板,做餐饮生意赚到了钱,那几年干什么都挣钱,买套房不在话下;
……
但是迎面而来的2019年,王兴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之后,三年疫情,楼市见顶,消费降级…
支撑这一切的逻辑,开始变了。
3、困顿
2021年,中国房户比超过1,每户至少拥有一套多房子,简单来说就是房子过剩了,城镇化快见顶了,虽然存在区域不平衡,比如大城市房子依然不足,但整体看拐点已过。
加上政策调控,房价应声下。
跟房价一起下跌的,还有就业、收入、消费以及预期。
居民不消费,企业不盈利,只能降本增效,然后居民继续不消费,有点负反馈螺旋的意思。
首当其冲的就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