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6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霧蒙蒙的城市裡,壹個內向、怯懦、迷茫的女孩走來了。她家裡有個總是醉醺醺、經常對妻女施以拳腳的爸爸;在婚姻裡內耗卻無法離婚,再把自己承受的委屈轉嫁到女兒頭上的媽媽以及敏感於不被愛、只能被迫學會“懂事”的自己。這是舒淇導演、編劇的電影《女孩》中的故事,其中的女主角林小麗身上也有壹部分她真實的自己。
拾幾年前,導演侯孝賢鼓勵舒淇寫出自己的故事,她認真思考了壹下,發現“我那個年代的小朋友包括我自己,確實挺有故事性”。如何把親身經歷過的痛苦變為力量,或許是很多東亞女孩壹生都在尋找的答案。舒淇在記憶裡提取了那些印刻最深的碎片,花10年時間打磨劇本,用自己經歷過的苦難搭建了壹座“花園”,在此過程中,與自我、與母親和解,並用壹個女孩的故事,安慰所有女孩——你看,這也許是糟糕的壹天,但不會是糟糕的壹生,已經有壹個女孩從夢魘裡壹步步逃離,長成了還不錯的大人,甚至攢足了勇氣,轉身擁抱從前的自己,她雖然無法忘記從母親那裡飛來的刀子,但她讓自己理解了母親。
這是舒淇以導演、編劇身份創作的首部電影。憑借這部作品,舒淇拿下第3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入圍了第82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1月初,《女孩》在全國正式上映。
舒淇以導演的身份攜電影《女孩》參加多倫多電影節。本文圖/受訪者提供
“你要不要試試做導演?”
最初的靈感來源於2009年舒淇與導演侯孝賢的壹次談話,原本在探討表演的困惑,侯孝賢突然問:“你要不要試試做導演?寫自己的故事。”“哈?這樣子……我可以嗎?”此前,舒淇從沒有當導演的想法。“可以啊,拍壹個電影並沒有那麼多的框框。你想要去拍去做,這才是重點。”侯孝賢的壹句鼓勵,成為她動筆的契機,最初不懂怎麼寫劇本,那就按侯孝賢告訴她的,從最熟悉最想表達的內容開始。斷斷續續10年,劇本不斷被推翻、重新修改。“壹度想過放棄,還好最終沒有。”舒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23年,舒淇以評委的身份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接連觀看眾多佳作後,突然感受到壹股沖動,決心不再拖延:“我覺得如果再不拍,這個戲可能就不會拍了,我就不會做導演了,必須壹鼓作氣趕快弄出來。”擔心自己做不到,舒淇特意找了個監督者——她撥通監制過《大佛普拉斯》等影片的好友葉如芬的電話:“我要做導演拍壹部戲了,你來幫我吧,明年暑假開拍。”“真的假的?”葉如芬有點不敢信,“那等劇本寫好再說。”舒淇回答:“給我半個月時間。”
話說出去了,非倒逼自己寫出來不可了。完成評委工作後,舒淇留在意大利,住進米蘭壹家酒店閉門不出,原計劃15天完成,最終在13天內完成了這部斷斷續續拖延了10年的劇本。
最終呈現的影像裡,有很多向侯孝賢致敬的符號,有些是有意為之,例如從小麗妹妹書包裡飄出的紅氣球,它從地下隧道壹路飄搖,慢慢向著自由廣闊的天空而去,既是小麗心情的伏筆,也是向侯孝賢《紅氣球之旅》致意。還有壹些細節,在舒淇看來,則像是冥冥中的某種“天意”。拍攝幾個機車少年載小女孩們出去玩時,舒淇原本想讓他們去溜冰場,她很喜歡溜冰的意境。“在那裡,人和人的觸碰很微妙,溜冰又具有壹種獨特的流動感。”她說。可是如今,已經找不到可以體現40年前狀態的冰場,如果搭壹個出來,又太浪費錢,於是改成騎機車夜游山路,拍到這部分,舒淇猛然想到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國》中摩托車行駛在鄉間小路的長鏡頭。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