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2 | 来源: 印象与逻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字体: 小 中 大
新闻的堕落,并不在于错误的报道,而在于有意的选择。
11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迎来了它百年历史中最耻辱的一天。总干事蒂姆·戴维(Tim Davie)与新闻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黛博拉·特内斯(Deborah Turness)先后辞职。他们的离开,不是财政问题,也不是收视率,而是一段被“再编辑”的政治视频。
那是2021年1月6日,川普在白宫草坪上的演讲。原始版本中,他呼吁支持者“以和平的方式让我们的声音被听见”。但在BBC的纪录片《Panorama: The Siege of Democracy》中,这句话被剪掉。镜头随后切入国会暴乱的画面,背景配以阴冷的音乐,字幕写着:“这是他煽动暴徒的时刻。”
这一剪,让事实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形。它把一场政治演讲变成煽动叛乱的证据,把“呼吁和平”改造成“煽动暴力”。当《每日电讯报》揭露这一操控性剪辑后,BBC的信誉在一夜之间坍塌。这不是一个编辑的误差,而是一种叙事选择。
1月6日事件已成为共和党与MAGA运动的永久伤口,也被左派贴上了“原罪”的标签。而在这一标签形成的过程中,媒体的歪曲与选择性报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事件的真相需要重新调查,那些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的人,理应承担应有的责任。
当叙事取代事实,新闻便不再是记录者,而是武器。
BBC的问题并非偶然。过去十年,它从“国家理性”的象征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它有固定的敌人:脱欧派、保守党、川普;也有固定的信条:气候议程、多元平权、身份政治。记者的任务从揭示真相,变成确认信仰。
内部早已制度化“价值观一致性”(Values Alignment),要求报道与机构核心理念保持统一。表面上是职业规范,实质上是思想过滤。任何挑战主流叙事的事实都可能被删改,任何不符政治正确的措辞都要被“调整”。久而久之,BBC不再呈现英国社会的多元,而只代表伦敦文化精英的单一立场。
蒂姆·戴维在辞职声明中说:“我必须承担最终责任。”BBC的官方说法则更模糊:“这是一次编辑判断上的失误。”然而,这真的是“失误”吗?一个删掉关键句子的行为,是误操作还是决策?如果是误操作,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如果有人发现,为什么依然批准播出?
《泰晤士报》的调查披露,这段视频的“取舍”经由高层审定。这并非一名剪辑师的偶然动作,而是机构意志的体现。当一个机构相信自己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它就不再害怕错误,只害怕失去叙事权。
BBC中仍有许多敬业的记者,他们的职业精神无可指摘。真正的问题在于体制:官僚程序窒息了创造力,层层审批耗尽了热情。连一场体育赛事的转播,都可能被上层的“道德审查员”指点,流程之繁琐,几乎让人忘了新闻的初衷。
BBC的内部早已僵化。表面上标榜多元,内部却等级森严。许多记者出身名校,立场相似,社会背景单一。他们相信自己代表“理性与道德”,实际上早已与社会脱节。BBC Verify 听起来高大上,却频频出错。讽刺的是,这个以“核实真相”为名的部门,却在最关键的政治事件中制造了谎言。《Panorama》的剪辑丑闻,既令人尴尬,又令人发笑,就像发现一位清教徒牧师竟是个酗酒赌徒,还包养着一位天主教情妇。如果这不是腐败,那什么才是腐败?
如果不是《每日电讯报》曝光,这场“精心设计的误会”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
BBC的崩塌并非孤例,而是整个西方主流媒体的集体镜像。过去十年,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ABC News 等几乎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它们不再竞争真相,而是在竞赛谁更“反川普”。
美国ABC资深记者特里·莫兰在辞职后直言:“在ABC新闻部或其他传统新闻网络里,几乎没有人支持川普。这必然会影响新闻报道。老牌新闻部门听不到全国许多人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根本不存在于新闻编辑部中。”这句话震惊了许多还相信“新闻独立”的人。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的首席事实核查员凯斯勒在离职前也承认,所谓“Fact Checking”早已沦为政治筛选,核查的不是事实,而是立场。
他们公开承认的,正是新闻业的潜规则:新闻不再是观察世界的窗口,而是参与斗争的战场。真正的新闻公正,并不是站在正中间、平均分配好坏,而是让事实自己站立,即便它会让某一方不舒服。正如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所言:“新闻的使命,不是去安慰某个阵营,而是去照亮公众所处的世界。”但当新闻编辑室失去了多样性,事实也失去了独立性。结果是“客观”被斗争逻辑取代,“公正”沦为政治阵营的另一种说法,新闻不再是公共信任的基石,而成了一场持续的表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