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来源:观察者网
11月8日,“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在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隆重举行。七十多年前,吴石、朱枫等千余名隐蔽战线的英雄在此就义;如今,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他们的名字与生平事迹为更多人所铭记。
不少观众为他们的悲壮结局而扼腕,为统一大业受阻而愤慨,却鲜有人知,在现实中,他们牺牲后,有一批坚守红色信仰的“白色恐怖”幸存者,如暗夜中的守灯人,在台湾岛内默默传承着革命的星火,直至今日。张敏生,即是其中的一员。
生于军阀割据年代的张敏生,自幼跟随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抗日。抗战胜利后,到青岛警察局任外事警察,期间目睹了在华美军的野蛮残暴和国民政府的贪腐无能。他不是共产党员,但因坚守红色信仰,屡遭国民党迫害,几度死里逃生。
1950年代,白色恐怖阴霾笼罩台岛,他因所谓“参与叛乱之组织”,被囚于绿岛监狱15载,期间又因和一批同志坚持学习红色思想,导致刑期再延三年。1969年出狱后,他开启了新的“战斗”——受难友嘱托,长期致力于找寻那些牺牲烈士的遗骨,以便让他们能魂归故里。而在解严之后,他和其他幸存的白色恐怖受难者又开始为两岸统一事业积极发声……
岁月更迭。在张敏生步入晚年之际,他的儿子张晓霖慢慢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旗帜。2025年秋祭前后,观察者网对话了现为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副秘书长的张晓霖。本文为对话上篇,回溯那段被刻意掩盖的红色历史;下篇聚焦当下岛内统派生存之艰,将于近日刊发。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沉默的荣耀》唤醒民众对“白色恐怖”历史的关注
观察者网:今年的秋祭恰逢大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很多民众由此(重新)关注台湾的这段黑暗历史。这部电视的播放,是否有给今年的秋祭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气息?
张晓霖:实际上,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在马场町举办的秋祭活动至今已持续35年,近几年我们也有把相关信息散发出去,包括通过大陆官媒渠道让更多的同胞了解,不过之前可能因为民众更关注与自己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所以不太知道我们的存在。
而在台湾,在教育、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这段历史中与左翼及共产党有关的部分被刻意遮蔽,既是左翼爱国作家也是政治受难者的陈映真对此有个说法叫“消失的左眼”。到今天台湾社会“反共”氛围依然浓厚,以至于很多人主动避开这个话题,而面对有关单位在媒体上长期的扭曲与刻意隐避,互助会的人数较少,声音微弱无法扭转。
今年《沉默的荣耀》热播,让这段历史和其中如吴石将军、朱枫(朱谌之)等人成为热门话题。不少被戏剧感染的人开始在网上搜寻资料,然后公开讲一些或对或错、或真或假的内容;也有人受电视剧影响,会带凤梨酥来祭拜吴石。对于突然的爆火,我们自然是平常心看待。
我现在出来接受采访,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互助会的存在,进一步替那些“白色恐怖”牺牲者以及包括我父亲这些从“白色恐怖”幸存下来、一直坚持守护历史真相的受难者们,把这段被刻意掩藏的历史告知更多人,让大家能认识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烈士,认识那个年代没有牺牲但仍坚持理想的仁人志士,使民众在这一历史基础上一起思考两岸关系的走向、中国的伟大复兴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2025年,马场町秋祭,十几位1950年代“白色恐怖”受难者在现场唱《青春战斗曲》。第一排,右一为“邮电支部案”的周淑贞,右二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案”的林金成,右四为“义民中学案”的范荣枝;第二排,右二为李苍降烈士在狱中出生的女儿李素慧,右三是参加抗美援朝为美军所俘后被遣送至台的赵英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