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6 | 来源: 数智研究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刘强东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国补效应逐渐减弱、传统电商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京东试图用高频的外卖业务来带动整个平台活跃度。为了这场仗,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站台卖酒。
京东集团交出了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京东三季度实现营收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延续了2024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态势。然而,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隐忧。
尤其是大举进军的“新业务”板块。新业务板块的营收同比暴涨213.7%至155.92亿元,但经营亏损却达到创纪录的157.36亿元。将时间线拉长至今年前九个月,京东新业务累计亏损已达318.4亿元。一换算,刘强东每天醒来,就要亏掉1.16亿元。
在国补政策效应逐渐减弱、传统电商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京东试图用高频的外卖业务来带动整个平台的活跃度。为了这场仗,刘强东不惜亲自下场送外卖、站台卖酒。
然而,巨额投入目前仍未换来回报。在这场关乎京东未来的押注中,刘强东是否正将这家互联网巨头推向未知的深渊?
外卖“吞金兽”,日均亏损1.16亿
京东对外卖业务的执念,始于今年年初。
2月,京东正式官宣进军外卖领域,这是刘强东回归一线后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然而,仅过去不到9个月,这项业务就在财报表留下了个大窟窿。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新业务(主要包含外卖业务)的亏损越来越大。一季度亏损13.27亿元,二季度随着“外卖大战”全面爆发,亏损额飙至147.77亿元;到了三季度,即便补贴力度有所退坡,亏损依然高达157.36亿元。
318.4亿元的累计亏损,几乎吞噬了京东核心零售业务辛苦赚来的大部分利润。三季度,京东集团经营利润罕见出现了10.51亿元的亏损。若非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非经营性项目的“输血”,京东的净利润恐怕早已“裸奔”。
刘强东为何要如此执着于外卖?
核心逻辑是刘强东对“流量”的极度渴求。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传统低频电商业务已难以维持高增长。外卖作为典型的高频消费场景,被京东视为撬动用户活跃度、反哺低频零售业务的关键杠杆。
深层焦虑可能来自“国补”政策的退坡。过去一年,“国补”为京东优势的电子产品类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但随着政策效应边际递减,京东亟需找到新增长引擎来填补空缺。
京东走了一步“提前量”,试图通过高频的外卖业务来构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为了打赢这场仗,京东几乎动用了所有资源。不仅投入了数百亿补贴资金,刘强东更是亲自披挂上阵。今年4月,一张刘强东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这位互联网大佬试图用这种“反差感”,向外界传递京东做外卖的决心。
从数据上看,这种策略确实带来了用户增长。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长40%以上。QuestMobile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9月,京东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4.8%,在头部综合电商平台中位列第一。
然而,这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是否可持续?
三季度,在外卖业务巨亏157亿元的情况下,京东商品收入的增速却从二季度的20.7%回落至10.5%。这意味着,尽管外卖带来了流量,但并未像预期那样高效转化为零售业务的销售额。
“烧了150多亿,却只换回了一点点增长。”这种投入产出比,让市场不得不对京东的外卖战略打上巨大的问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