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8 | 來源: 華爾街日報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人工智能(AI)可能是幾代人以來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但它也是最難令人喜悅的技術。
盡管華爾街張開雙臂迎接AI,但普通美國人的反應卻是矛盾、焦慮,甚至是恐懼。
這與互聯網時代不同。1995年的壹項調查發現,72%的受訪者對電腦和互聯網等新技術感到適應,只有24%的人不適應。
快進到如今的AI,上述比例已經反轉:CNBC在今年夏天進行的壹項調查發現,只有31%的人對AI感到適應,而68%的人感到不適應。
為何會有這種差異?與AI熱潮壹樣,互聯網泡沫也有其過度和荒謬之處。但後者也閃爍著樂觀和冒險的光芒。從《財富》500強企業(Fortune 500)的首席執行官(CEO)到大學輟學生,每個人都有壹個基於網絡的商業構想。當時,對精通數字技能的員工的需求曾高得驚人。
而如今,樂觀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AI架構師和目光銳利的高管,他們在盤算AI能削減多少員工,而員工們則在思忖自己是否會被AI或懂AI的人取代。作為AI領域的叁大主要供應商,Meta Platforms、微軟(Microsoft)和亞馬遜(Amazon)今年都已宣布了裁員。
這種“背離”的部分原因
自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以來,“美股柒雄”(Magnificent Seven)的市值已累計上漲169%。這些財富所帶動的支出,以及這些公司向數據中心投入的巨額資金,正是經濟增長和家庭財務實際數據看起來相當健康的原因所在。“美股柒雄”是指與AI密切相關的英偉達(Nvidia)和微軟等柒家超大市值的科技股。
與AI熱潮壹樣,互聯網泡沫也有其過度之處。圖片來源:CHRIS HONDROS/NEWSMAKERS/GETTY IMAGES
然而,根據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數據,消費者情緒卻徘徊在紀錄低點附近。
這種背離現象有很多原因,最突出的是生活成本。
AI也可能是原因之壹:這個推動股市創下紀錄的因素,或許也正在侵蝕美國人的幸福感。
即使你沒有面臨AI的直接威脅,它也可能令人不安,就像失控的邊境讓那些未受非法移民影響的人感到困擾壹樣。這兩者都會削弱你的控制感。“對AI的恐懼,是在壹鍋醞釀已久、充滿不信任和怨氣的大雜燴裡的壹塊‘肉’,”民調機構公共意見戰略(Public Opinion Strategies)的合伙人米卡·羅伯茨(Micah Roberts)說;前述CNBC的調查是由該機構進行的。
美國人對技術向來懷有復雜的情感。他們欣賞技術的便利和功能,同時也擔心由此產生的隱私、心理健康和社會凝聚力方面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說,AI與個人電腦、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並無不同。
大多數人也明白,技術進步不可避免地會淘汰壹些工作。但如果是壹項可能淘汰人類的技術呢?在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的壹份報告中,該公司的經濟學家們描繪了AI可能帶來的壞處和好處,他們稱,後者意味著生產率的加速,“最終將使人類在知識型工作任務中的作用變得多余”。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帕斯誇爾·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則設想了“通用人工智能”(即機器可以像人類壹樣思考和推理)的後果。他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即便是心理治療師這類看似純屬人類范疇的工作,機器也能做得更好。到那時,人類勞動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份額(目前為52%)將“趨於零,大部分收入最終將是由算力產生的”。
請記住,這些還算是樂觀的情景。
約翰·芬格(John Finger)是佛羅裡達州拉迪萊克壹名負責個人銀行業務的銀行職員,今年27歲,有壹個肆個月大的兒子,他懷疑,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助,自己可能永遠都買不起房。他擔心,AI會斷送銀行業的潛在職業道路:“有些後台工作薪水要高得多,但如果AI真像他們說的那麼強大——對此我持懷疑態度——那些工作崗位就會消失。”-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