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1-05-10 | 來源: 新浪 | 有1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南海撞機事件壹直是很多中國百姓尤其是軍人心中的痛,拾年不散酸楚之味。4月1日是南海撞機事件9周年的日子。當時發生的很多細節如今都覆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撫今追昔,令人頗多感慨。南海撞機事件壹直是很多中國百姓尤其是軍人心中的痛,九年不散酸楚之味。4月1日是南海撞機事件9周年的日子。當時發生的很多細節如今都覆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撫今追昔,令人頗多感慨。
2001年4月1日,中國海軍航空兵壹架殲八型戰機與從日本飛至南海上空的美軍EP-3間諜偵察機相撞,中方飛行員王偉殉職,美方撞機受損的飛機強行降落海南陵水機場,壹場外交角力持續11天。4月12日,美國間諜機24名機組人員安全離開海口機場,前往美屬關島再轉往夏威夷及本土。離境前,24名美國軍人每人交了34美元“簽證費”。後來美方以拆解方式將偵察機運送回國。
當時的外交糾紛集中在中方原先堅持用apologize(深表歉意)的道歉字眼,而美方的最終表態是“very sorry(非常遺憾)”。
時過境遷,圍繞apologize或very sorry的話語權,官方和民間各執壹詞,展開無數激辯,始終成為國人難解的心結。據說這也成為關於詮釋“韜光養晦”的壹大爭議點。這個本屬國策,是是非非暫且擱下不說。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當時外電報道了這樣壹件耐人尋味的細節:
4月12日黎明之前,將要被釋放的機組人員在大廳集合,當美方人員轉身列隊離開時,我海軍南航領導舉起了手,微笑著說:“還有,貴方(美國)代表提供了叁部手機,每個人可以打電話回家2分鍾。”
在異國領土被扣了11天,與親友的通信聯系中斷,家屬肯定心急如焚,離境前允許被扣留的美國軍人使用美國使館提供的手機與家人通話,這是我方彰顯人道主義的壹種善意表示。不過使我感到驚訝的是美方機組人員的打電話順序。外電報道以不經意的筆法描述了這個細節:“機組人員先讓級別最低者開始打,最後輪到奧斯本上尉和母親通話。”
那個上尉是本機組的最高行政長官,在24個人裡面,顯然他的軍階最高,然而卻是最後才輪到他和母親通話,報個平安。
這個細節令我震撼,久久揮之不去。我們可以譴責美國人對他國主權橫行霸道蠻不講理,我們也可以對這次撞機事件中美國人使用very sorry而不用apologize表示憤慨,卻無法面對這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在他們看來,困難時刻或危急關頭,生的權利總是屬於弱者或是下級普通士兵,長官惟壹的“特權”,就是站在最後。
我是教廣告的,知道微軟的比爾·蓋茨基金會有壹個廣告語:“所有生命都具有同等價值”,也知道他的競爭對手谷歌的另壹句廣告語是世人皆知的“不作惡”----這句話正在被國人歪打正著反復嘲笑。九年前那群掉下來的美國大兵大概沒學過廣告,卻天經地義實踐著同樣的普世價值觀。
讓士兵先打手機,看似不經意的信念流露,同樣在不經意間揭示了我們國家體委足管中心的韋迪為何先駕豪車,16年前的克拉瑪依黨政官員為何高呼“讓領導先走”。我們過去也曾經這樣自豪來著,現在卻成了民眾揮之不去的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