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6-10 | 來源: 南方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今年5月底,吳恒在接受《今日美國》采訪時說:“舌尖上有兩個中國:壹個是有傳統飲食文化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壹個是‘擲出窗外’網站上的中國。”
5月22日,在上海徐家匯嘉善路壹家新開張的快餐館,吳恒點了壹份“宮保雞丁套餐”。
這是壹道肆川名菜:先將雞肉切丁,用蛋清、鹽、澱粉醃拌均勻,再放入燒熱的食用油炸熟撈起,然後在油鍋中放入幹辣椒、蒜末爆炒,再下入雞丁翻炒,最後輔以醬油、料酒、味精、糖、醋、水、澱粉、香油炒勻並勾芡,放入花生米炒勻。
在吳恒的“擲出窗外”網站中,這頓午餐的每壹份主、輔料都曾出現在那個被他自稱為“有毒食品的維基百科”的資料庫裡。
“你現在吃飯會不會覺得很惡心?”《南都周刊》記者問。
“沒辦法,已經習慣了。”他又吃了壹塊雞肉。
兩個中國
吳恒,這位27歲的復旦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在去年4月發現了“牛肉可能由致癌的牛肉膏制作而成”後,開始收集和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危機信息——那個時候,他已經吃了半年的10元牛肉蓋澆飯套餐。
“應該有所作為了。”已然“跳入火坑”的他決心要做些事情。
在研究生的頭兩年,吳恒和普通學生無異。泡圖書館、掛網、寫論文和背單詞是他的重心所在。2009年,也即是研究生贰年級下學期,當他的同學都在思考未來的走向時,吳恒做了壹個不那麼主流的決定:延期畢業,去寧夏支教壹年。
“支教是因為覺得社會責任感是公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當下社會,最沒有風險地體現社會責任感的事情就是當志願者了。”他在人人網日志裡這樣闡述自己的決定。
在支教時,他發現班裡學生用的字典都是盜版的。在那個寒假,他去北京參加英語培訓時認識了牛博網和老羅英語培訓創始人羅永浩。當聽到吳恒有打算為孩子募捐錢買正版字典的想法時,“你可以上網發帖求助啊。”羅永浩建議說。
於是,吳恒在自己的人人網日志上公布了這個名為“壹本正經”的計劃,羅永浩也在微博幫他進行了宣傳。最後,吳恒募捐到了45170.47元,實現了給孩子們買正版字典的想法。此外,他還有過更為瘋狂的舉動。在支教結束的那個暑假,他用了整整57天的時間,獨自從上海騎行到西藏。
他所受到的公民教育和實踐,讓他成為壹個並不是只會口頭上抱怨的人。
2011年5月11日凌晨,他在人人網上發表了壹篇日志,名為《尋志同道合者》。“做個有毒食品的維基百科要不要!”他在文章裡寫道,“壹塊來吧,我們也能改變點什麼。”
就這樣,他召集到34名志願者——除了1名負責制作網頁的之外,其他人都開始不停地搜索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
2011年6月17日,那個名為“擲出窗外”的網站正式上線。之所以會取這個名字,其中不乏有向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以及食品安全相關立法者等“先行者”致敬的意味。
1906年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自己在壹家加工廠的經歷寫了壹篇名為《叢林》的紀實小說,裡面不乏許多惡心的段落。時任總統羅斯福邊吃早餐邊閱讀此書,總統先生突然大叫壹聲,跳起來,吐出了口中的食物,並把剩下的壹截香腸扔出窗外。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