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7-20 | 來源: 和訊博客 | 有4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肆大疑案之南大女生碎屍案 警方曾經招魂查凶(組圖)南京“1·19”碎屍案,又稱南大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壹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壹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凶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超乎常理的 2000片以上並且拋撒在南京市中心附近。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甚至曾經暗中找道士招魂查凶,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普普通通的女生
死者刁愛青,女,生於1976年3月,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專科壹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肆舍,該宿舍樓當時人員復雜,流動性大。
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刁舍村肆組,壹邊在家種田,壹邊在柴油機配件廠做工人,家境普通。
刁愛青是壹個從蘇北農村剛剛來到南京僅百日左右的年輕少女,很難說有什麼仇家,抑或是情敵,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因此凶手的動機受到了廣泛猜測。然而,許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碎屍僅僅是凶手為了毀滅可能的線索與證據,而且凶手壹定是擅長屠宰、烹飪或者是醫術的人。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吳曉潔回憶,刁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發,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校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壹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復雜化為“刁愛卿”。
刁愛青不會騎自行車,從小到大由父親接送上學,父親對其非常疼愛。
鄰居朱大嬸對此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刁日昌總喜歡用自行車馱著這個從小就不愛出門的女兒,騎行在鄉間小路上。
“樣子看起來有點像假小子,其實特文靜、內向。”吳曉潔回憶,睡在宿舍上鋪的刁愛青總喜歡把蚊帳放下來在裡邊看書,或者聽音樂。刁愛青喜歡王傑、齊豫等嗓音有些憂郁的歌手,她常哼唱的單曲是《萍聚》,“聽起來很有韻味”。
拾多年的記憶難免淡去,吳曉潔能夠想起刁愛青的書籍裡有《遼寧青年》,刁廣明記起的是《電影文學》。周末上街,刁愛青總會在書攤前流連。她和同學們也合得來,沒有什麼矛盾。只有當誰把她的書弄丟了、破了或者皺了,吳曉潔察言觀色,會發現刁愛青可能會生悶氣,以後她便再也不願借書給那人看。
兩人都愛書是吳曉潔和刁愛青結為知己的主要原因。刁廣明做過村裡的會計,“不同於壹般的農民”,吳曉潔覺得刁愛青家裡有“文化氣息”。同學中,也只有吳曉潔有到刁愛青家裡翻書架看書的“特權”,而刁愛青則很少到吳曉潔家作客。
在吳曉潔的印象裡,相比同齡女生,刁愛青似乎更謹慎。她倆走在路上,陌生人搭訕,吳曉潔總會應付兩句,而刁愛青從不理睬,她還提醒吳曉潔要注意安全。
刁愛青的另外壹位同學潘秀麗,從小學到高中都和刁在壹起。她回憶,刁愛青小學成績較好,到了中學算是中等。長得不是特別漂亮,喜歡獨處但並不張揚,朋友不多,愛憎分明。“很普通的壹個女孩,有點孤僻。”
1994年高中畢業後,叁個農村女孩各自走上了命運設定的人生之路。潘秀麗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吳曉潔上班,刁愛青復讀壹年後上了南京大學專科。而刁愛青上大學的百余天內,叁個人還是會時不時在壹起聚聚。吳和潘都覺得上了大學的刁愛青,和高中時候相比沒什麼大的變化。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