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8-19 | 來源: 新浪科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句“讓我丟臉去吧”,讓iPhone、iPad和MacBook這所謂的“蘋果叁件套”成為輿論焦點
“蘋果叁件套”正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熱詞。
不久前,壹名女生因母親不給買iPhone、iPad和Macbook叁款蘋果產品而說出“不給我買,就讓我在大學丟臉去吧”的雷人話語。網絡社區中有關此事的討論主要集中於年輕人的虛榮心態和教育的缺失,然而卷入這壹事件的為何是蘋果,而非叁星(微博)、諾基亞(微博)等其他品牌?
換句話說,這個女孩覺得“買不起iPhone”等於“丟臉”,為什麼不會覺得買不起叁星Galaxy S III,或是諾基亞Lumia 900而丟臉?
個性化產品定位
數據顯示,在新入學大學生中,盡管MacBook筆記本的普及率仍然較低,但已有相當壹部分學生擁有了iPhone和iPad。這壹方面與蘋果對自身的定位有關。
在營銷宣傳中,蘋果突出品牌的個性化。在“Mac vs. PC”系列廣告中,兩名神似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的演員分別扮演Mac和PC。蘋果在廣告中極盡嘲諷,將Windows PC塑造成老古董的代言人,而將Mac定位為新生力量。在著名的“1984”廣告中,蘋果更是點出了自身打破舊世界、“打倒老大哥”的使命。
另壹方面,蘋果強調用戶體驗,而喬布斯將來自東方的“禪意”文化融入了蘋果的血脈。這不僅在於產品本身,也在於銷售和服務等多個環節。例如,蘋果花費巨額資金來打造零售店。無論是明亮而簡潔的玻璃幕牆,還是員工統壹身著的藍色制服,都創造了壹種優雅、舒適而平和的形象。這與傳統科技公司“重技術輕文化”的做法完全不同。
結合蘋果近年來的廣告詞“Think Different”,可以發現蘋果的理念迎合了年輕壹代人。他們不希望恪守父輩們的生活方式,不喜歡千篇壹律的“獨裁”,更青睞多樣化的“民主”。有別於主流但酷炫的產品外觀、具有開創性但易用的iOS系統都符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願望。
類似百事可樂
實際上,蘋果的營銷方式並非獨壹無贰。在可口可樂已占據碳酸飲料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情況下,百事可樂何以分庭抗禮?百事可樂的興起發生在贰戰後。當時,美國誕生了“嬰兒潮”壹代。他們沒有經過經濟大蕭條和戰爭,自信樂觀,與父輩們有很大不同。
針對這壹情況,百事可樂聘請的BBDO廣告公司將火力對准了可口可樂“傳統”的形象,將百事可樂描繪成年輕人的飲料。經過4年醞釀,“百事可樂新壹代”的口號正式推出,並沿用了20多年。在10年時間內,可口可樂對百事可樂的優勢從5:1縮小至2:1。
蘋果早年間曾招攬百事公司總裁John Sculley為CEO。盡管他在蘋果的職業生涯並不成功,但蘋果的營銷策略卻與百事可樂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並同樣取得了良好效果。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