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9-02 | 來源: 新華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直到現在,天津外國語大學韓語系的大肆生秦川(化名),回憶起壹年前自己在朝鮮留學的最後壹堂課,仍會覺得不可思議:在那壹節課裡,老師不僅允許學生們自由提問,而且還有問必答。
“朝鮮人最自豪的是什麼?”
“能永遠守在兩位領袖身邊,有他們的英明領導,是最自豪最幸福的事情。”40歲左右的中年男老師脫口而出。作為金亨稷師范大學的副教授,他每個月工資5000多元朝幣,身上從不攜帶超過1000元。
這個收入在秦川這些中國留學生看來,多少顯得寒酸。要知道,在平壤的市場上,1元人民幣可以換到450元朝幣。用與秦川同期留學的賈志杭的話說:“上街買點水果都不止5000朝幣。”
來自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的賈志杭,與秦川壹樣,都是去年4月到平壤讀書的中國公派留學生。有壹次,賈在平壤的壹個市場上買了橙子和香蕉,花了100多元人民幣,相當於5萬多朝幣;他還曾在高麗飯店打了3個電話,花了78美金,折合20多萬朝幣。
成立於1948年的金亨稷師范大學,原為平壤第壹師范大學,於1975年改為現名,它位於平壤東大園區,是朝鮮最好的師范類高校。而金亨稷是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的父親。在朝鮮的政治語境中,他被描述成民族抗日英雄。
朝鮮,這片在遠東地區夜間衛星照片上,因為電力不足而唯壹缺乏光亮的國土,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壹直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留學生敞開大門。
根據中國駐朝鮮大使館網站公布的數據,從2002年到現在,赴朝學習的各類中國留學人員已超過1700人次。每年中國與朝鮮互換獎學金的留學生為60人,自費留學生70人,他們均為語言類學生。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教育處趙鐵軍告訴記者,中國留學生大多被派往金日成綜合大學和金亨稷師范大學學習。而在朝鮮,只有高考成績最拔尖的朝鮮學生才能進入金日成綜合大學、金策工業綜合大學等高校。
包吃包住包分配
現任職於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的田春麗,1989年高中畢業後,通過全班票選、學校政審等繁瑣程序,成為當時全國40名公派朝鮮留學生之壹,在金日成綜合大學朝語系度過了5年的時光。
“那時候我很想上學,不想給家裡增加負擔。留學朝鮮,父母可以負擔輕壹些,那邊管吃、管住、管學習,每個月還有幾拾美金的零花錢。”田春麗談起自己當年留學的動機。
據統計,在1954至1994年間,共有超過400名中國學生留學金日成綜合大學,多數學習朝鮮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