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0-27 | 来源: RFI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12年中国的政治生活可谓波澜迭起,而纽约时报关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家人聚敛财富的调查报道,更在距离中共18大召开只有两周之际,使得中国当局全力保证政权换届接班顺利的努力再次陷入被动。尽管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已经以一句“抹黑中国,别有用心”来驳斥相关报道,中国网络也增添新的敏感词,在中国网络上将民间舆论强制于无声,但由此引发的风波却在海外舆论平台上继续发酵。
处在风波中心的话题首先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就在纽约时报发表调查报道之前,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和多家英美主流媒体都收到了于温家宝不利的揭发材料。但鉴于今年中国政权高层权力斗争激烈的形势,大部分媒体都采取了谨慎而行的做法。但纽约时报的报道源自该报的调查,该报在国际独立媒体间的公信力使得此前被认为是缺乏依据的传闻有了更多的说服力,在舆论中引发更多的关注。
就在纽约时报调查报道发表后的第二天,以披露中国政坛内幕见长的海外中文媒体明镜出版就以独家专访对纽约时报的报道提出质疑。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称,在查阅了1992年至2012年有关公司和监管机构的记录以及有关公司资产资料之后,发现温家宝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儿子、女儿、弟弟,在温家宝任总理期间变得相当富有,至少累积了27亿美元财富;而该项调查所核查的27亿美元资产中,大约80%是由温家宝的母亲、弟弟、弟媳、温家宝妻子的两名兄弟、温家宝的儿媳及亲家等人持有。
但明镜网独家专访了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中提到的一个关键人物:段伟红。段伟红泰鸿公司的创始人,而纽约时报认为泰鸿公司是温家宝家人持股的投资平台之一。
根据明镜新闻周五晚发布的新闻稿,段伟红向明镜网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断章取义,温家宝的家人其实只是相关股权的代持人,而且,自2008年以后,所有股份都最后回到了她个人名下,温家宝的家人实际上没有从中获得过任何利益。段伟红解释说,她创立的泰鸿公司,注册地是温家宝的故乡,而她个人当初不想在媒体上出名,因此,请公司的人委托一些其他人代持她自己的股份,以便隐藏自己的持股规模。段伟红向明镜新闻重复了纽约时报报道中的说法,那就是她个人只是在纽约时报的调查过程中,才知道公司找到的代持人与温家宝有亲属关系。而她本人也在2008年以后,认为敏感期已过,将所有股份收回自己持有。
在纽约时报的调查中,段伟红承认她与温家宝的夫人张培莉是朋友,但她向明镜新闻表示,她不认为张培莉像纽约时报报道所说的那样,是“在丈夫步入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后,她那些利润丰厚的钻石生意才变得异常成功”。她还向明镜新闻表示,据她所知,温家宝的夫人根本不做珠宝生意,根本不是个生意人,她就是做鉴定,是鉴定专家,属于专业技术的。而温家宝对夫人的事业也不知道。对于是否有人会在珠宝生意上特别找张蓓莉帮忙,段伟红对明镜网的回答是:“不可能”。
在明镜新闻之外,海外中文媒体《博讯网》周六也发表未署名文章,称博讯驻北京记者为此进行查证后,发现纽约时报报道中关于温家宝家人拥有财富的27亿美元中,有22亿美元(81%)存重大疑点。这22亿美元恰恰是来自段伟红的泰鸿公司的资产。博讯网这则报道指出,疑点在于段伟红到底有没有为温家宝家族代持股份。这篇文章认为,“泰鸿公司的22亿美元的价值,和温家宝家属并无关系,至少是无法核实的。”博讯网这则报道还由此及彼,指出“如果这22亿美元存疑的话,另外的5亿美元是否也有疑点呢?”
如果说此前不少媒体针对有关温家宝家人敛财致富的传闻,怀疑是幕后的政治权力争斗的话,纽约时报的调查与迅速尾随而至的反调查目前也仍然让人难以理出头绪。但围绕相关的媒体报道,却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当局与独立媒体间的矛盾。
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发表之后,中国网络再起屏蔽城墙。不仅纽约时报网站已无法登陆,纽约时报4个字成为敏感词,而且,就连仍然身为一国之总理的温家宝的名字,如果在新浪微博上输入搜索,也会不无讽刺地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字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