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1-01 | 來源: Edwin | 有23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生活 | 字體: 小 中 大
這不是壹個長篇小說,而是壹系列的人和故事,用壹個普通大陸移民的視角把溫哥華社會的各個層面展現在大家面前。有些是你了解的,有些恐怕你沒有經歷過,權當飯後的壹個消遣吧。在太平洋的那端,有這樣壹群人,他們在這樣的生活著。
從Burnaby圖書館說開去(壹)
加拿大的各大城市都有比較完善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公民、永久居民及持合法簽證的人都可以辦理圖書借閱證。圖書館規模大小不壹,但壹般來講,環境、地理位置都比較優越。壹些規模較大的圖書館館藏豐富,除有數量眾多的圖書外,還有雜志、報紙、音像資料。辦理圖書證和借閱圖書都是免費的,唯壹的要求就是保護好藏品並按期歸還。圖書館還設有學習區、閱覽區,設施完善,尤其是學習區被分割成壹個個的小隔間,並配有插座及上網插頭,可以自帶筆記本電腦上網,對於想學習又苦於沒有良好環境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有壹段時間,每天都到Burnaby圖書館學習。Burnaby圖書館位於大溫哥華地區Burnaby市的中心,交通便利,環境拾分優越。更有壹個原因,就是它靠近我租住的房子,步行就可以到達。但是去了壹段時間之後,我便沒法堅持下去了,因為實在沒法適應如此嘈雜的環境,如果比我家裡都吵鬧的話,我又何必費力去那裡學習。本來是壹個公共的學習場所,卻近乎成了壹個娛樂場所,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我同時又不無傷感的說,這種情況主要歸咎於我的同胞——形形色色的華人。請注意,我用的詞是“主要”,不是全部,我不敢確定這比例,但絕對在80%以上。
首先,在圖書館門口的草坪上有壹群華人中老年婦女(數量在10-20以上),每天早上都旁若無人的在那跳健身操(有時候好像也扭大秧歌)。鍛煉身體沒有錯,卻也不至於把錄音機開到120分貝吧,刺耳的中國民歌響徹整個圖書館及周圍地區。從幾點鍾開始我不知道,我每天9點鍾到圖書館,她們要直到10點鍾左右能結束。很多西人都駐足觀看,驚為天人。我估計他們從來都沒去過中國,沒見過這陣勢。
每天圖書館開門不久,壹樓的報刊、雜志閱覽區就變成了青年婦女看孩子的場所,不幸的是大部分還是華人。你也許會問,你怎麼知道就不是日本人,韓國人。我只能說,更為不幸的是她們壹般都說普通話或廣東話。孩子吵鬧聲,訓斥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有時候工作人員會出面勸說壹下,但這無濟於事。壹是人數眾多,贰是沒有什麼嚴厲的處罰措施,她們壹點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上述兩類人如果有時候不在,那也面臨第叁個嚴峻挑戰。每天都有數量眾多的華人小留學生在圖書館的學習區打網絡游戲(前面我提到過,圖書館有免費的網絡接入系統)。壹般情況下,他們都具有良好的整體協作精神,壹個個嚴肅認真的探討作戰方案。我熟悉的語言再壹次在耳邊回響。
有時候,電話鈴聲響起,不出意外的就是這面有人答到:喂,請講!@#$%......但比起前面的幾種情況,這似乎都不值得壹提。最後,我發現我實在沒有辦法,我服了,再不去了,行不?
後來和我房東(幾拾年的老移民)提起這個事,他告訴我:在很久以前這種情況是無法想象的,但隨著華人的不斷湧入,現在越來越嚴重。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現在很少有西人再去Burnaby圖書館了。回想起來確實如此。他們恐怕也和我壹樣——服了。這就是經濟學中劣幣驅逐良幣理論在生活中的又壹具體體現。但讓我比較傷感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為什麼是我的同胞?
從Burnaby圖書館說開去(贰)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過,這個題材拾分敏感,很多人不管你出於什麼目的寫這種文章,都會毫不猶豫的給你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我想我只能這樣解釋,任何壹個民族都有優點和缺點,有高素質和低素質的人。華人、西人、印度人、日本人、東歐人、東南亞人都不例外,這是符合辯證法精神的。我在酒吧打工期間,見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種族的人。
請相信我,有些西人素質低劣到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如果有的朋友感興趣我可以專門寫壹篇有關這方面的文章。我想探討的只是壹個比例的問題,如果壹種性格在壹類人身上比較突出,或者說這個民族有很高比例的人都具有這壹特點,是不是可以把這看成是壹種民族性。探討這方面的著作比較早的有林語堂先生的《吾國吾民》,近壹些的有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我決沒有和這些大家比肩的意思,只是想就我在海外所見到的壹些現象,加以探討。也許你只有離開了這個群體才能更好的觀察。我在國內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從民族性這個角度來反省自己及整個民族。來到加拿大之後,我發現了很多原來所忽視的東西,而且這些特點如此鮮明。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討論的是不好的壹面,也就是常說的劣根性。好的壹面我在這裡就不說了,表揚與自我表揚不是我這篇文章的主題。想聽拜年的話,你就別看了。
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壹、不遵守規章制度,缺乏公德心
我想我這樣說或許更符合實際情況,不遵守規章制度,缺乏公德心絕不僅僅限於華人,但華人的比例高的驚人。這壹邏輯適用於我以下的所有觀點。
在加拿大有壹種沒有紅綠燈的拾字路口,叫做肆方停車,也就是說無論哪個方向的來車在拾字路口前都必須停定,然後根據先來先走的原則,繼續行駛。可是總有些右轉的車,從停止的車輛旁插到最前邊右轉,不管前面有多少輛車在按秩序等待。不出意外的話,這類不遵守秩序的人有兩種面孔——華人和印度人,客觀的說印度人的比例絕不低於華人。華人的這種不遵守秩序的開車風格,直接導致了Richmond市(大溫地區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的交通狀況在整個大溫地區是最混亂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