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2-16 | 來源: xqw63的日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是個講究傳統的國家,也是個等級深嚴的國度,在中國,無需太多時間,只要壹個星期,你就會體驗到這樣的等級現象,因為,出席了壹次飯局,就等於出席了壹次等級現象的表演。
幾次回去參加朋友飯局,本以為都是同學或老友聚會,飯桌上無需那種官場上的壹套,講究個座位排次,哪承想,咱錯了。
飯局有個很正常的現象,主賓座壹定是官銜最大的壹個,買單的在上菜進門的那個角落,而咱因為是嘉賓,享受VIP待遇,每次落座壹定要在主賓座的旁邊,雖然咱壹再要求坐到漂亮的女士中間(女士壹般為陪襯,大多坐在下席),這樣可以食色兩全,但主人不允許,咱無奈只有坐在主賓旁邊,接受壹輪壹輪的敬酒,直到喝個頭昏腦脹為止。
酒局真酣,來了壹位“長官”,說是從其它飯局中趕來捧場,馬上有人根據級別給“長官”安排座位,他人也因此隨著級別往更低壹個層次的座位上挪座,絕不造次,次次如此。
如果說咱出國前,此等飯桌文化已經開始盛行的話,當今的中國,已經是深入到了每個官場和商場飯局的骨髓裡面了,以至於在海外待時間長的“土老冒”回去很不適應,不過,畢竟從這種文化土壤裡熏陶出來的人,只需要經過幾個飯局,馬上也就“入鄉隨俗”了。
飯局最後壹個到場的,壹定是最大官銜的壹位,如果最大官銜的人到場了,還有其他“小人物”被堵在路上,此“小人物”到場必定“自罰叁杯”,誠惶誠恐不迭聲地解釋著遲到的原因,酒桌上所有人也會借此調侃幾句。而飯局的開席,總是在“最高首長”抵達後才正式開始,無論“最高首長”遲到多長時間,因為,“最高首長”是最忙的人,他/她的遲到必然是“日理萬機”的結果,他/她能出席此次飯局,是各位小人物的榮幸。
這不由讓咱想到了咱在美國看到的壹次飯局。
由於長期訂購壹些廠商的產品,廠商安排了此次飯局。說是飯局,想想寒磣,在單位的會議室裡,買了10多個比薩餅,加壹些飲料,大家中午聚在壹起,喝著飲料,啃著比薩,用帶著口音的外來英語胡侃壹通。說好了12點開飯,單位小人物們准時聚齊了開啃,12點壹刻左右,老板才出現,翻遍了比薩餅盒,空空如也,最後只發現了壹小片剩下的比薩餅,老板悻悻然拿了這片比薩,開了壹罐飲料自斟自飲,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如果咱是剛來美國,看到這樣的場景,咱壹定笑不出聲,老板的錢帶來了這樣的飯局,老板竟然吃不上,還被大家善意地嘲笑壹通,這不是“犯上作亂”嗎?可當大家看到奧巴馬在白宮觀看“襲擊本拉登”實況照片的時候,讀者不難理解美國文化中“犯上作亂”現象為什麼比比皆是了,因為,總統都沒把自己當棵“蔥”,壹個單位的小老板更不會以為自己是棵了不起的“蒜”了。
國人飯局敬酒也有講究,很多自以為“低人壹等”的人,敬酒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酒杯往低壹點靠,杯口靠“高人壹等”的杯肚上,由於咱是客人,沒有級別,對咱這樣的“高人壹等”的人,是為客氣,以至於咱每次見到敬酒的人,咱趕緊也把酒杯往人家杯肚上碰,咱總不能也裝“蒜”,來而不往,非禮也!誰讓咱打小就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的呢。
飯局中最大的感受是:不同層次的人,只能進入不同層次的飯局。
前幾天看到新聞,說是在人民大會堂就餐,吃的是檔次,這個結論,咱是舉雙手贊成。要說海外回國的華人,享受美食的誘惑並不在於飯局的檔次,更多的是能夠吃到記憶中曾經的小吃或是真釀佳肴,但現代國人不這樣認為,飯局的檔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招待級別,在很多高檔環境中就餐,記憶中只留下了環境的奢華和服務員的美麗,真正吃到了什麼,咱全忘記了。
這次回國,參加了同事、同學、親友等不同檔次的飯局,也見識了不同檔次的人生活的范圍,通過飯局這個窗口,咱深深體會到:咱這輩子是沒辦法擺譜了,人家到北美來觀光,咱也就只有在中國城的小攤上,向對方“吹噓”,這是咱們這裡“最好”的中國餐館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