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北美曹先生
感受温哥华流浪汉的生活
提起西方发达国家,我们总是听到那里的生活富有和社会文明等令我们艳羡和追求的事情;其实那里一样有穷人,一样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各种酗酒、吸毒、卖 淫、抢劫等社会丑陋的一面。上个周六,我和爱人随同我们教会的一些人到温哥华市中心东部为那里的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午餐,借此也算是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现 实生活。
国外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流浪汉集聚区,如果是有唐人街的地方,那大多就在唐人街旁边了,并且基本都在城市的东部区域,这可能与唐人街天生的“脏乱差”有 关,再者一个城市的东部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最早发源地,慢慢就像其他方位拓展了,而最早的地方却变成最破败最没落的藏污纳垢之所。同样,温哥华的流浪汉也都 集中在市中心的东区(Downtown Eastside,简称DTES),这里紧邻唐人街(中国城),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人的特别城区,是典型的国外贫民区。这里的居民多数长期没工作,靠吃救济金过日子,而三三两两的流浪汉就散落其间。据最新的官方报告显示,目前,温哥华市内总共有1602名没有固定地址的人士,其中1296人被安置在收容所内,完全的流浪汉有306人。报告还显示,去年此时市区内总共有154名无家可归人士,但在今年该数目已经高达306人,无家可归的情况正日趋严重,可能在2014年到达历史新高。另外,来自UB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这些人士中的93%是精神病患,而83%有滥用毒品的倾向。
这些年温哥华的流浪汉有增多的趋势,原因应该有多种,但据说一方面温哥华的慈善组织较多,让流浪汉们也有一种“家”的感觉;另外,这里还可以免费提供毒品 注射,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流浪汉驻留在温哥华。加拿大也是一个毒品泛滥的国家,虽然也有专门的《毒品控制法》来管制贩毒吸毒问题,但完全禁毒戒毒却绝非易 事,为达到“逐步禁毒”的目标,有的省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经过申请批准后设立“安全注射中心”。在该“中心”,瘾君子可以免费领取严格消毒的针头,在专业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毒品注射。温哥华早在2003年9月就设立了“安全注射中心”,据称这种做法对逐渐控制贩毒和吸毒以及其它社会并发性问题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也常常为此引起很多的争议。总之,温哥华DTES是 一个老大难的地方,也是全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我们自己很少去那里,也常常提醒来访的朋友或孩子少去那里,特别是晚上,那里更容易引起是非和发生各种罪 恶。有时我们也会反问:这里(也包括北美其它城市)为什么不能像国内很多城市那样集中力量铲除这种有碍市容的混乱场所?也包括有国外朋友去中国旅行回来后 问我们:为什么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看不到类似温哥华DTES的 地方,中国没有流浪汉和露宿街头的酗酒吸毒者吗?他们的问题或许更难回答。我想,无论怎样富裕发达的社会,都存在相对贫穷的人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且一 定会有某些人就喜欢沉迷于这种生活,与其强力管制围追堵截让他们四处躲避,还不如给他们一方自由生活的空间,这也是任何社会都应有的一个“出口”,这样才 能更好的平衡与和谐。
以前远距离端详这些街头的流浪汉们,还多少有一些恐惧和厌恶之感,但真正走进他们,才觉得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文明、可爱的多。作为流浪汉在加拿大,是不会饿死和冻死的。在温哥华,这些无依无靠的人每个月都能领到600多加币社会救济金(其中375加元是房租津贴),即使没钱了,一个人照样可以通过各种慈善组织得到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保障。那天,我们就在DTES的一个教会里准备了丰盛的食品,他们排队按顺序进来就餐,秩序井然,其乐融融,走的时候还相互称谢(特别是服务人员还要谢谢他们过来就餐,更能感觉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就像是参加一个大的家庭聚会一样,轻松、平等、温馨。那天我们共服务了254人(也有个别的人会再次排队进来),除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外,还有一些像是附近居住的贫民阶层,也有不少华人老太太,她们穿着都很得体,或许只是习惯于来这里白吃白喝,而且这里吃得还非常好!
这是那天发放午餐所在的一家教会。温哥华DTES那里的教会也不少,想必这些教会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相关功能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