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9-06 | 來源: 綜合新聞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1973年至1983年間,壹位名為waisinglau香港游客用時下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背包行,5次游歷中國內地。從東北、北京、西安、洛陽到廣西、廣東、雲南,擠硬座火車、住便宜旅館,這位香港驢友用相機記錄下了改革開放前中國平凡人的生活。去年10月開始,他陸續在“背包客棧”論壇上貼出當年旅行的相片、筆記和門票。在旅行並不方便的當時,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不僅是壹份回憶,更是壹部活生生的中國改革開放前期社會經濟發展史。
下面請進入時光隧道,回到70年代中國背包行第贰篇——北京。
年初壹北京落難記
已遺忘了在北京大除夕寒夜,錯了!慘情應該已踏入年初壹,放上網給大家作趣閒逸事。今天在中國大陸背包行,絕對不會再發生那樣的事,那時國內有“中國國際旅行社”統籌旅游業,文革後不久國內初辦旅游業,可能錯判形勢,以為香港位位都是有錢人,收費用昂貴極不合理,不知道香港的背包客多是窮鬼苦行僧。
飛機在廣州出發,機上有40多位香港背包客,(那年代是沒有預訂酒店、多是先到華橋大廈填妥個人資料,等待分配住宿地方)。晚上9.20到達北京,走出機場大堂,有位身穿中山裝自稱姓蕭的男子,大衣襟上掛有“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徽章,用不純正粵語向我們這群互不相識的港客打招呼。他說專程來接大家去王府井大街的華橋大廈,40余人立刻登上旅游車,大約30分鍾車程,在漆黑環境的賓館門前停下,大家進入賓館大堂,經查問不是華橋大廈,是遠離市中心區租金極昂貴,海澱區“友誼賓館”房價每天200元。大家鼓噪起來,這地方交通出入極不便,蕭先生解釋說:“本來載往華僑大廈的,但房間已滿座,此賓館才有房間,還有是每人收25元接車費”,我們實時計算,全車40多人共收費6400元人民幣(那年似是100港元兌換人民幣17元、不是請提改),群情激憤媽媽聲起哄,40多位香港人是分成幾隊背包行,大家討論後壹致反對不合理收費,蕭同志開始滿頭大汗無可奈何,他邊行帶走地說:“待我向最高單位請示解決辦法吧”,說畢就壹個箭步跳上自行車揚長遠去。
30分鍾後他才施施然回來,帶著家長式口吻向我們說:“你們壹定要住在這裡、接車費可以減到15元,如果不服氣離開,全北京市酒店不會再安排你們住宿,友誼賓館租金和接車費也很廉價,你們在香港是天堂,賺錢很容易呢!幹嗎來旅游也計量這點錢呢?”,有位港人插嘴說:“我們生活不是在天堂,是勞苦大眾工人階層”,拒絕入住和付昂貴理交通費,大家走到服務台雇車到市中心,想不到蕭同志濫用權力拒絕,大家滿肚憤怒,無可奈何提起笨重行李離開賓館。
屋外天氣很寒冷,身上的溫度計是零下叁度,手表是凌晨壹時整(大年初壹)。在離開賓館不遠處,身後突然有幾部賓館小客車亮起大燈,停泊在我們身旁,車上司機揮手地說:“租不到房子要不要載你們去呢?”大家雀躍起來了擁上車,分成贰批,壹些去王府井大街的華僑大廈,另些往新橋飯店投宿,我是跟隨後者。
在華僑大廈的30人只招待在大堂裡休息。與此同時在新橋飯店的,竟然拒於門外不肯開大門,大家已筋疲力竭還要和寒夜搏斗,在大門前張開睡袋做帳篷,旅行袋團團圍著當屏幕御寒,身體卷曲縮埋壹嚿,我提弃愓相机艕勒,度过极难翼嵿兄Z呐├瓿躋唬院鈐儷⑹運搗昴詰姆裨保趴先貌膠ε賂廴碩辰沼誑險倮慈啃〕翟氐交卻笙謾
兩批人再度會合,傾訴慘況互相鼓勵,服務台仍堅持,不付每人15元,不會處理40位香港人住宿,我們費了不少唇舌,欺騙港人到“友誼賓館”誓會影響中國旅游業起步,華僑大廈的領導人向我們對話,最後結論,算是大家誤會忘掉今次事件,召了部大旅行車載到北新橋六條的“華僑招待所”住宿,今次所有交通費用分文不收,清晨5時辦妥了入住手續後,入了房間便倒頭入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