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0 | 来源: 京京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清明上河图》的动态版本再次令世人产生巨大的震撼。如今,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回归“故里”河南开封,亮相于亮相河南开封迪辰世博清明上河动态馆。
动态《清明上河图》
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高6.5米,长130余米,约是原作尺寸的30倍。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才具备很多新亮点:在原作中,有一艘大船正要穿越虹桥的拱洞,船夫一脸严肃、行人探头张望,但船究竟过桥了没有?新作给出答案:船夫们有的用竹竿撑岸,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借力,有的用麻绳挽住船帮,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终于,在一番紧张的忙碌后,大船晃晃悠悠地通过了虹桥。至于夜晚的城市是怎样的风景,也只有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首次进行了大胆想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古本《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多少个人、多少只动物,业界一直有争论;但在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少个人、多少只动物必须一清二楚,才能保证每个动态的造型都有属于自己的动作。为此,在相关古籍专家的指导下,水晶石在新作中不仅保留原作中最具代表性人物,还根据同时期的其他画作,创作出新的人物。成百上千张草稿后,才有了如今一群群衣着打扮、行为举止都符合北宋时期特征的行人游客。至于具体的动作,尽管在技术制作上和大部分动漫没什么区别,可要展现出原作入木三分的写实主义,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举个小例子,在驼队走过街市时,旁边的行人不能各管各的,而是要让路或者侧目观看,这样才自然。”于正说,为了让每个人物的动作和不同人物间的关系都得到精心设计,最多时有70多人共同为《清明上河图》的“动”努力,而从项目启动到大样完成,总共花了近两年时间。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