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8 | 来源: 周忠侠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春节专栏 | 字体: 小 中 大
早前,一则“羊年春晚或将停办”的消息在网络广为流传,逼得央视领导赶紧出来澄清“好饭不怕晚”。一个月后,春晚终于有了定数,哈文确认执导羊年春晚,她的团队在10月25日邀请了多位知名传媒专家学者代表召开2015年第一场春晚座谈会,而她本人也向多个媒体拉票:“还请多多支持啊!”
哈文确认“掌勺”春晚(图片来源:腾讯)
春晚导演怎么选?
春晚导演确实不好选,春晚导演也确实不好当。从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举办了31届,但总导演的选拔途径却只有两种----任命制和竞标制。
曾有报纸在建国60年之际做了一个“百姓最喜爱春晚投票”,当选的是1983年春晚----传统意义上的第一届春晚。那届春晚的荣光属于导演黄一鹤,他破天荒地推出四条举措:实况直播、设主持人、设热线电话、请国家领导人出席,让春晚不仅登上了历史舞台,更引发了巨大回响。那他是如何当上总导演的呢?据他称是恰好轮上了。其实早在1958年初,前身为北京电视台的央视每年都有联欢晚会,只不过当时是录播的,导演也不固定,大家轮着来。正好1983年,领导决定将这档联欢晚会从录播变成直播,按照当时的轮换制,正好轮到了黄一鹤。
由于1983年的春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央视随即打破“轮换制”,指定黄一鹤又连续执导了三届春晚,开启了导演任命制度的先河。此后,邓在军、赵安、张晓海、郎昆等几位导演,都是在领导任命的情况下,担任春晚总导演一职。
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希望能执导这台万众瞩目的晚会。因而,纯粹靠任命来指定春晚导演的方式就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总导演人选,就需要技术性的解决方式,竞标制就此应运而生。首先提出竞标方式的是张子扬,他也是央视竞标导演第一人。他在与时任央视台长的杨伟光谈话时,提出用竞标的方式选导演,“既可以打破领导的思维惯性,节目推陈出新,又可以给予新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不久,杨伟光就宣布1993年春节联欢晚将在文艺中心内部实行导演与方案招标,至此,央视导演选拨由任命制转入竞聘制。竞标制的出现给新锐导演开辟了一条执掌春晚的通道,但逐渐的也开始有了一些“走形式”、“内定说”的质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