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8 | 来源: 星岛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蒋汶德
魁省满地可和首都渥太华上周相继发生杀害加军凶案,两凶徒虽是清一色加拿大公民,惟两案并无直接联系,且激进组织刻意策划的机会甚微,却足使举国震惊。报道指该二人涉及激进回教思想,难免使部分国民对回教信仰保持距离。宪法确保信仰自由,但国人会否以宗教藉口,跟非天主教或非基督教的信徒划清界线?一旦涉及定型化及歧视偏见,加国多元文化价值观或受冲击。种族主义分子可能乘机张扬反中东裔、亚商、非裔移民想法,甚至针对原住民。
加国政府和反对党,如不能及时把宗教分歧意识降温,仇恨罪案可陷社会於不宁。当局应致力让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及和谐地相处,减少因信仰不同而撕裂国民团结的危机出现。
皮尔逊助化解苏彝士运河危机
总理哈珀当急之务,应取消向外国输出「宗教自由」政治行动。宜把宗教自由办公室(Office of Religious Freedom)向境外每一组织批出高达50万加元活动费,改为投向国内医疗服务,特别是改善对精神抑郁者及战争创伤後遗症军人的护理。
其次,加国须以行动重塑「和平使者」角色。第十四任总理皮尔逊(Lester B. Pearson)1957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表扬他化解苏彝士运河危机所作贡献。皮尔逊为调停英法及以色列三国军队入侵埃及,向联合国提议组织维持和平部队,使入侵国撤军,苏彝士运河重开。加军自此建立「和平使者」国际形象。从1964年起,加军在地中海塞浦路斯(Cyprus)执行维和任务达30年,期间更有军人牺性。加国和平使者之名可说也渗有军人鲜血,得来不易。
可惜2001年加军介入阿富汗战争,和平使者形象毁於一旦。上星期加国战机飞往伊拉克执行空袭「伊斯兰国」任务,难免使让加国人爱好和平形象受冲击。
国会大楼遇枪手袭击,那连环枪声正是社会分化日重、国民对立日深的警钟。未知国会山庄的政客会否从滔滔雄辩中,试为国民争取片刻宁静,带领加国回归「和平使者」之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