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03 | 来源: 欣予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俄罗斯 | 字体: 小 中 大
自2012年9月日本上演购岛闹剧以来,中日两国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上的海空竞争愈益呈现出军事化特点,而伴随近来两国军购问题被媒体热炒,中日备战钓鱼岛也开始越发甚嚣尘上。俄新社12月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俄罗斯对华出售S-400将覆盖钓鱼岛,另外一方面日本防卫省也于2日宣布,其已计划为将于2019年4月前成立的陆上自卫队“两栖机动团”装备52辆美水陆两栖战车AAV7,由于该种战车可用于夺岛作战,这样一种行为更是被外界视为撩拨中日关系之举。不过随着2013年11月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定,中方在这一地区的相关作战预案业已制定完成,此时过分拔高日本军购以及俄造S-400对中国布防钓岛上的影响,实际上并无益于看清北京在钓岛问题上谋略。
虽然中国近来一改往日“退让”逾趋强硬,但在外界看来其使用的仍是包括海警船在内的非海军力量,“不仅解放军空军在此类行动中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除了抵近钓鱼岛,一般只作旁观,在沿海地区中方更是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应对”。不过,这样一种观点似乎有些一叶障目,从现实来观,北京之所以敢于在这一海域采取设置防空识别区以及巡逻常态化等措施,实际上早已进行了战略预判以及提前设防。
中国可防钓鱼岛
长久以来,中国方面始终坚持对钓鱼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之下,难掩的事实却是日本确实在实际控制钓鱼岛方面占据优势,此外,其更是通过在与那国岛驻军等方式前移军力,强化对钓鱼岛“全面掌控”,并进而完善对中国军事围堵的第一岛链。不过对于此,中国实际上已然在采取做法都在一一化解。
在中日关系趋紧的现实下,当前两国可能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实际上已横跨3个区域,分别为:钓鱼岛、西太平洋公海以及东海空域。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解放军不断增强蓝水海军能力并扩大在西太平洋的活动范围,对进一步加强自身在这一地区的存在确实具有相当大的价值。自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以来,中国海警船对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巡逻急剧增强,2012年共有68艘中国公务船对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视共20天,2013年则有188艘中国公务船对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视共54天。虽然2013年8月中国海警船巡视频繁度达到最高,随后便逐渐下降。但从今年的现实来看,中国在这一水域的巡逻已然常态化,截至8月18日,中国海警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总数已达50艘,远远超过2013年同期水平。
另外,虽然北京虽并未将海军部署至钓鱼岛有争议水域,但从解放军公告来看,其军舰实际上一直在钓鱼岛附近水域及其他水道巡逻。公开消息显示,继去年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先后巡航钓鱼岛海域后,11月17日上午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这同时意味着中国海军三大舰队都已亮相钓鱼岛。
事实上,正如军事观察人士所指出的那样,海军是任何国家海权的最后保障,所以不到最后不会把海军派到一线从而使争端战争化,而这恰恰是中国当前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态度。一旦中国海军舰艇进入法定的12海里领海线内,中日开战的几率无疑将成倍增加,而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失掉国际舆论战。而现实中,中国的海监船已对钓鱼岛12海里领海基线内实现常态化巡航,这已成为中国在这一地区立足的客观条件,而17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前晚穿过宫古海峡,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并行驶至距离钓鱼岛70海里处,如此频繁“弹性巡航”具有既不让日本得到北京激化矛盾的口实,又可以对保护海监船安全遂行任务留有快速反应时间的战略考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