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05 | 来源: 王雅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周永康 | 字体: 小 中 大
乱世用重典,用刑上大夫,相信后人谈论中共新三十年时,周永康案将具有标志性意义,成为奠定这个时代的基石之一。此前在《周永康五宗罪有蹊跷 官方通报透玄机》一文中已经分析,官方的正式通报中,透露出多个外界意料之外的信息,例如泄露党和国家机密等。周永康作为中共长时间内落马的第一个政治局常委,将会面临怎样的下场?会否如薄熙来案当时那样公审?刑责究竟有多重甚至会否判死,值得细探。
周永康会否接受公审?
或贪腐公审 泄密内部审判
因为对于周永康的党内调查已经结束,周案的详细情况相信已经水落石出,只是外人无从知晓。虽然最高检已经提起公诉,但是相信随后的侦办工作只是例行公事,在进入司法阶段,首先摆在公众面前的一个疑问是,周永康会否如薄熙来那样公审。
薄、周、徐三案,是习近平时代治国戡乱的重要案件,是警告党政军系统收手、巩固权力重拾民心的重要之举。除了此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外,正如此前分析所言,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宪法日,在这个特殊时刻公布周永康案件,其法律上的符号意义不言而喻。在这个背景下,周永康将接受公审成为一种可能性极大的猜测。
若论公审高官,周永康将不是首例。在周永康之前,自四人帮之后,中国官方对于薄熙来的公开审判一度被称为“世纪大案”。2013年7月25日,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提起公诉。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院连续四天半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期间通过微博公布庭审纪实,每半天召开一次通报会,其开放程度可谓开创了中国司法审判的先河。由于以往中国大部分贪官在案发后接受法院审判时,通常都已经与负责调查的检察机关、纪委方面在基本事实达成了一定“默契”,对于检方提起的指控一般都会无条件认罪,从而换来从轻处罚。例如在薄熙来案件审判之前不久的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案审判时,刘志军不仅放弃了自行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更是在庭审现场对被指控的事实和罪名都没有提出异议,并且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上诉。并在庭审最后声泪俱下地说:“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本应该为中国铁道、为中国梦做更多的贡献,但是因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走到了这条道路。”
而薄熙来在庭审时不仅当庭全盘否认了检方对其指控的“三宗罪”,更是当庭希望法院“如果听检察机关的一面之词,会导致冤假错案大量发生”、希望检方不要用贪腐的罪名侮辱自己薄家的“家风”,由于案件是使用微博直播的方式,因此在那5天里,薄熙来与检察机关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对抗也被第一时间于中国网络上传播,成为当时的热点事件。薄熙来这种不配合的做法,被观察人士认为是其最终被“重判”的重要原因。随后的9月22日,当薄熙来听到法院宣判自己无期后更是失态,当庭咆哮,被法警强行带离法庭,并没有当庭提起上诉的机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