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06 | 來源: 欣予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1946年3月,應邀訪美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密蘇裡州富爾頓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他在演說中公開攻擊蘇聯“擴張”並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裡亞海邊的裡雅斯特,壹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然而70年後的今天再來觀,壹道“鐵幕”似乎仍然橫亙俄歐間。
普京向來以“強”示人
持續壹年多的烏克蘭危機在2014年行將收尾之際仍未終結,相關各方亦斗戰正酣,而美歐與俄關系的壹再繃緊以及相互制裁的實施,無疑已在兩方之間築起“隔牆”。當地時間1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克裡姆林宮第拾壹次發表國情咨文,不過與以往有所不同,壹向將經濟以及內政問題視作發言重心的普京,卻在講話初始便將話題引至外交以及軍事。普京表示,“有人試圖在俄周邊打造新鐵幕”,但其同時指出俄羅斯“永遠不會走向自我封閉”。面對復雜的經濟和內外環境,普京此番表態實際上已然顯露出其未來工作的壹項重心,即在鐵幕圍困之下進行突圍。
克裡姆林宮告急
2013年12月,同樣在克裡姆林宮發表國情咨文的普京曾言,目前世界軍事、政治、經濟和信息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外部勢力正在關注俄羅斯的崛起,“我們不尋求超級強國之名,也不圖謀他人利益,不強制他國接受俄羅斯的保護,不教別人怎麼生活,但我們要捍衛國際法,尊重國家主權和獨立,爭取成為世界領袖”。不過在今年長達70分鍾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卻“無暇”提及如何成為“世界領袖”,反而著力於強調俄羅斯無意“自我封閉、仇外、多疑,不會為自己尋找敵人”。如此反差,實際上已然將俄羅斯當前所處困境顯露無疑。
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在某種意義上也被外界普遍視為北約復蘇的重大契機,在蘇聯解體後,北約這個軍事同盟似乎又重新找到了自身的存在意義。而“喬治·布什”號核動力航母、3 艘核動力潛艇和16艘其它軍艦組成的美海軍艦隊開往黑海,北約在東歐國家境內包括在黑海和波羅的海水域不斷加強軍事部署,實際上均被克裡姆林宮視為直接威脅。今年9月北約峰會通過“戰備行動計劃”以進壹步加強自身軍事能力,明確將俄羅斯視為“敵手”之舉,無疑愈發增添了俄歐或將爆發壹場“熱戰”的可能。
除此之外,在美歐對俄制裁以及石油、盧布雙雙跳水這樣壹種國內外重壓之下,雖然普京壹再強調不會屈服,但俄羅斯經濟顯然不會壹點都不吃痛。國際石油價格剛剛創下5年來的新低,鑒於石油在俄出口額中占60%左右,這樣壹種現實對俄羅斯這樣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國家而言無疑不是什麼好的消息。而比經濟衰退更直接的危機實際上還在匯市,公開數據顯示,從2014年初至今,俄羅斯盧布兌美元的匯率跌幅已達40%。本幣貶值的同時,俄羅斯通脹率實際也在飆漲,今年的通脹水平料將達到9%,並將繼續提高,這均是俄羅斯央行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