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29 | 來源: 余安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東京時間2014年12月29日:日本各大媒體重點關注東海局勢、中日美叁角關系、亞航客機失聯事件,同時對及贰戰結束70周年相關報道也投入了諸多筆墨。
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圈面積廣大
《朝日新聞》在文章《中國民航局刪除防空識別區“警告性內容”》中指出,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向各國通報的航空信息中,刪除了中國國防部在包含釣魚島上空的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時發布的“對不配合識別或者拒不服從指令的航空器,中國武裝力量將采取防御性緊急處置措施”的警告內容。外交消息人士認為,中方擔心如果實際按照規則執行,會容易助長國際摩擦。另壹方面,中國國防部網站上並沒有更改防空識別區的識別規則。文章稱,中國航空當局采用與軍方不同的規則,可以說比較罕見。
該報在另壹篇文章《中日美叁角關系的內幕》中引用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的話稱,中蘇對立時,中國為對抗蘇聯與美國接近。蘇聯解體後,中國的目光開始投向海洋。目前,第壹島鏈已經被中國牢牢控制,而第壹、第贰島鏈之間的區域是日本的生命線,日本必須聯合美國保持足夠的優勢。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伍典則表示,雖然不明確中國領導人的具體想法,但是從中國近年頻頻在釣魚島及東海活動,包括向日艦照射火控雷達、劃定防空識別圈等事件可以看出,中國盡管並不自詡能夠與美國齊頭並進,可依然對挑戰美國的地位抱有極大信心。小野指出,日本周邊排布著多個有核大國,壹旦日本與這些國家產生摩擦,後果將不堪設想。
其次,日本媒體對中日雙邊關系發展給予及時關注。
NHK電視台在題為“日政府對2015年再次舉行中日間外交會談意向積極”的報道中稱,鑒於2014年11月中日實現了時隔2年半的首腦會談,並且首腦會談給兩國關系帶來了積極影響,日本政府對召開兩國間“避免海空偶發沖突”的會談意向強烈。
對於近日的亞航客機失聯事件,日媒未吝惜版面。
《東京新聞》題為《亞航客機失聯原因不明》的報道稱,連續6年被評為“最佳廉航”亞洲航空公司從印尼泗水飛往新加坡的QZ8501客機28日早晨與地面控制塔失去聯系,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162人下落不明,分析人士稱飛機疑遇雷暴天氣墜入大洋。亞航是馬來西亞第贰家國際航空公司。2014年以來,馬來西亞本土的航空公司事故不斷: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從吉隆波飛往北京途中失聯,包括154名中國乘客在內共239人失蹤,至今仍未發現任何蹤跡;7月17日,馬航 MH17航班墜毀於烏俄邊境,機上298人全部遇難。
2015年是贰戰結束70周年,相關活動被日本媒體追蹤報道。
共同通訊社發表題為《俄羅斯邀請安倍參加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的文章,文章稱,日俄關系消息人士28日透露,俄羅斯已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叁參加2015年5月在莫斯科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俄方還邀請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如兩人都接受邀請,將有可能在慶典上接觸。不過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因烏克蘭問題對俄實施制裁,從目前來看,安倍尚未決定是否接受邀請。
《每日新聞》發表題為《戰後臨近70年之際,德國外交迎來轉折點》的評論員文章,文章指出,2014年9月5日,德國實現向伊拉克出口武器,這對贰戰後的德國來說意義重大,被視為德國戰後外交的轉折點,同時也是得到其他大國完全信任的體現。德國出口武器的行為未被美英法等國看成是“邁向軍事大國”的步驟,德國因此得以在國際軍事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章認為,在德國迎來戰後外交的轉機之際,同為贰戰軸心國,日本也處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文章暗示,有德國為先例,日本應積極行使集體自衛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