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2-13 | 来源: 金融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主导了一场“安静的革命”。面对资本流入下滑的挑战,央行利用多种工具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过去十年间,大多数时候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管控巨额的外国资金流入,避免货币增速失控。如今,央行要面对截然相反的新任务----寻找新的方式来注入资金,在资金外流的情况下填补缺口。
央行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去年外汇占款供给基础货币约6400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相比之下,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各种形式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供给基础货币约2万亿元,同比多增2.1万亿元。
央行表示:“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发生了变化。”过去六个月,央行的外汇资产缩水了1550亿元,而在2013年同期外汇资产增加了1.4万亿元。除了市场驱动下的资金外流,外汇资产缩水也折射出央行要积极干预外汇市场,限制人民币的下跌幅度。这样的干预措施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萎缩,因为央行要在银行体系内回笼人民币,注入美元。
资金流入向资金外流的转变意味着以往注入流动性被视为宽松政策的象征,如今则更像是维持货币政策现状的举措。上周,央行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往这被外界视为政策宽松的标志。货币政策放宽的消息本应拉动股市走高,但这一次A股却在降准后第二天下滑。货币市场利率以往会随着降准走低,但这一次市场利率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表示:“降息和降准都会得到外界的关注,受到市场的欢迎。但要看清是否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关键指标是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