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8-21 | 来源: 观察者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健康新闻 | 字体: 小 中 大
文章的起因要从观察者网8月16日的一则新闻说起。当天,观察者网刊发了一条题为《跳蚤叮后染重病 美国女子被截肢》,大致是说一位美国女子在当地湖滨度假时遭跳蚤叮咬,随后患上严重的疾病,医生为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只好将其双臂和双腿截肢。
紧接着,有读者在底下留言:“这个人很可能此前已经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体内细菌耐药高危,跳蚤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也迅速围绕国内外抗生素使用的话题讨论开了。
之所以这个话题能引起共鸣,和近年来引发关注的国内抗生素滥用现象有很大的关系。有网友就认为:“中国滥用抗生素世界数一数二,外国非常严格”,“在美国,买抗菌药物比买枪难”,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中国滥用抗生素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号,外国满地的超级抗菌药污染事件,弄得全医院关闭消洗,都频繁的只能上个第四版了。”那么美国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到底如何呢?
美国抗生素使用情况
在没有临床检验依据的情况下,胡子眉毛一把抓地滥用广谱抗菌药物以期待“鸟枪法”的疗效,是低成本医疗标志之一。从笔者收集的腹腔感染G-杆菌敏感性统计可以看出,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抗菌药物管理确实可以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侧面。
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始重视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了。为门诊病人开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时,药量最多一周,如果医生有违规开处方的情况,会立即给予警告乃至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罚。除非病情危急,多数病人需要在耗时一天的药敏实验结果出具后才能得到抗菌药物处方。为了防止耐药菌的产生,美国医药企业和医生刻意为病人使用窄谱抗菌药物,只对目标病原微生物起作用。
在美国,医疗服务“碎片化”显着,医生和药房、检验、影像学检查等部门往往各自执业。相对可以在病情和诊断上有一定自由裁量的诊疗环节,抗菌药物管理在药品销售环节更为严格。没有医生的签字,美国任何药店、医院都不可能把抗菌药物卖给患者。而患者也只有持医生处方才能买到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的购买手续严格,所以有了“在美国,买抗菌药物比买枪难”的说法。
但是,美国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真的就那样完美吗?
研究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让病人“吃屎”?
2014年,一则刊登于《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新研究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转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冷冻排泄物封装于胶囊中给病人服用,“吃屎” 也能治病?有人不禁想起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人中黄”。当然,粪便胶囊是用于治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跟“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的 “人中黄”不论是炮制方法还是药理、药效都有相当的距离。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每年会杀死约1.4万美国人,原因是这种腹泻引起的细菌对标准抗生素有较高的抵抗力,当抗菌药物破坏了肠道内的其他菌群,幸存下来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就导致了菌群失调,造成严重腹泻。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医生就使用所谓的排泄移植物治疗各种类型的传染病。粪便胶囊的诞生,免去了传统治疗由医生采用内镜等工具给药的麻烦,病人可以自行口服药物,堪称治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一大突破。
医学界奋斗了60年,终于可以让病人安全方便地“吃屎”了。但其实这种尴尬的疗法是可以避免的。2014年3月4日,在推动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或致命难治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问题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敦促医师改善处方习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