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9-28 | 來源: 高晟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廣州國民政府先後在潮州、南寧、武漢、長沙肆地建立了黃埔軍校分校,招生總數達8,500余人,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共兩黨的軍事政治骨幹。
黃埔軍校為中國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幹人才
第壹次國共合作實現後,為了培養立志忠誠於國民革命事業的軍事人才,1924年5月,孫中山接受了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在廣州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3月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簡稱“黃埔軍校”。隨著國民革命的深入發展及東征、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先後在潮州、南寧、武漢、長沙肆地建立了黃埔軍校分校,招生總數達8,500余人,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共兩黨的軍事政治骨幹,為中國革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粵東的軍事搖籃”----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贰次東征勝利後,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廣州國民政府根據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東江各屬行政公署長官周恩來的倡議,決定在潮州建立黃埔軍校分校,並委派何應欽負責分校的各項籌備工作。12月18日,黃埔軍校分校在潮州城湘太馬路(今中山路)中段李厝祠舉行開學典禮,蔣介石兼任校長(後何應欽)。汪精衛兼任黨代表,周恩來兼任政治部主任(後劉康候、何正書),何應欽兼任教育長(後有鄧演達等),王昆侖任秘書兼政治教官(後王逸常),李卓元任學生隊總隊長。潮州分校的組織機構體現了國共合作的特點。其軍事教育內容及訓練全部參照黃埔軍校本校,政治教育則著重對學生進行階級教育和形勢教育,課程有叁民主義、中國國民黨史、帝國主義侵華史、世界革命史、社會主義等15門政治課程。
潮州分校共招收了兩期學員。第壹期學員全部是來自於國民革命軍第壹軍第叁師、獨立第贰師及第拾肆師的下級軍官。1926年上旬畢業348人,與黃埔軍校本校第叁期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壹軍參加北伐。6月6日,第贰期學員入學,由第壹期入伍生大隊(原在東江及潮梅地區招考的中學生)和國民革命軍第壹軍下級軍官組成。年底,380名學員全部畢業。與黃埔軍校本校第肆期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各軍從事軍事或政治工作。此後,潮州分校停止招生。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壹分校----南寧分校
1926年3月,兩廣實現統壹後,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柒軍。為了培養本土高素質軍事人才,提高部隊的戰斗力,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派人到廣州學習黃埔軍校的辦學模式和訓練、教育內容。經過雙方協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在南寧創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壹分校(即南寧分校,又稱廣西的“黃埔軍校”),由李宗仁任總負責人。5月16日,南寧分校在原桂軍陸軍講武堂舊址(今南寧市星湖路大板贰區)正式成立,俞作柏兼任校長,黃紹竑兼任黨代表,胡章民任政治部主任,蕭越任教育長,毛簡青(共產黨員)兼任政治教官。其辦學宗旨是“在養成完全之革命軍官,教授須要之基本學術之外,尤注重政治之訓練”。教學內容包括軍事教學、政治教學兩部分。軍事教學以培養初級軍官的學識為主,課程有戰術學、軍制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地形學、衛生學等。政治教學以培養學員為黨國犧牲的精神為主,課程有叁民主義、建國方略、中國國民黨史、各國革命史、帝國主義侵華史等。
南寧分校第壹期分為學員隊、學生隊兩種。學員隊246人全部來自於國民革命軍第柒軍行伍出身的下級軍官,分為步兵、炮兵、工兵和政治科。學生隊424人系在本省各地招考的中學生。1926年12月,學員隊畢業後,被分回到原部隊,開赴北伐前線。1927年9月,學生隊全部畢業,與黃埔軍校本校第六期享受同等待遇。大革命失敗後,國共合作創立的南寧分校落入桂系軍閥之手,實行“反共清黨”,雖然繼續招生,但不再為進步學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