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0-01 | 来源: 今日新闻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日本日经新闻9月30日刊文称,智囊团在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在习近平访问华盛顿之前尤为明显。在准备访美时,习近平办公室把目光转向了一群不同的智囊,这让人颇感意外。以下是文章编译。
在日本的中国学者朱嘉荣(音)说:“他(习近平)向其前任胡锦涛的智囊团寻求意见。”他们包括胡锦涛的长期智囊、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郑必坚,还有中国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和中国前驻英大使傅莹。
中国三代领导出席抗战胜利大阅兵
他们三人在外交事务中属于主张国际合作的的鸽派。和他们对立的是以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为首的“现实主义”阵营,他们更加悲观,对与美国和谐共处抱有谨慎态度。到目前为止,“现实主义”阵营依然得到习近平的认同。
胡锦涛团队的重新出现意味着,习近平上台两年半以来,对他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取得的成果并不满意。尽管习近平成功把英国、德国和法国成功拉入亚投行,但在南海大规模的填海造陆行为使中国遭到邻国的孤立,甚至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两年前,习近平在加州庄园对奥巴马说,“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中美”,这突出了他的胆量和魄力。
而这次访问华盛顿,习近平则放低了姿态,他说:“中国坚定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胡锦涛智囊的建议下,他还表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在谈到“新型大国关系”时,习近平解释说,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8月,习近平下令军方在最后时刻更换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的中国代表。他的选择是对外更温和的海军司令孙建国。
6月,习近平派遣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问美国,以平息南海的紧张局势。按照习近平的风格,中方要求此次访问尽量不要媒体曝光,不与美国总统会晤,不要19响礼炮和联合发布会。
范长龙访美使中美双方就如何解决争议达成了共识。中方表示,尽管有权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但并没有透露出要宣布建立的意愿。这就解释了7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习近平9月访美时,双方并没有就南海问题发生争执。
对习近平来说,这是一次防御性的访问。他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对立,以免被美国总统参选人抓住不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