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0-17 | 来源: 葡尾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十九大 | 字体: 小 中 大
距离十九大只剩两年时间,大批高官又临退休年龄,惯于“长线布局”的中共,料或在此次10月下旬召开的五中全会上提前布局。当然,除已经在“前戏”中打响的贵州省长、国家安监总局乃至公安部二把手易人外,十九大中央高层乃至政治局常委人选的酝酿才是重中之重。
五中全会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但更多含义应该是兼而考虑十九大整个人事布局
早在今年年初,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便在纪检监察系统老干部新春团拜会上暗示不再留任。彼时,关于谁将是王岐山接班人的讨论便甚嚣尘上。延续至已经过去的北戴河会议,以及即将到来的五中全会,讨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个版本的十九大常委名单便开始不胫而走。
先将各路小道消息开列的名单抛在一边,因为任何揣测最终都可能被证伪,价值有限。但纵观当下最有可能从中产生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名单,十九大常委层级的交替至少有三大看点:从年龄结构来看,哪些人会成为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如果将视线拉大至中央委员一级,会否从中产生新生代常委人选?此次交替,会否打破“常委均男儿”的局面?
首先是政治局委员层级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到2017年,现政治局委员中,马凯、刘延东、李建国、范长龙、孟建柱、郭金龙6人不得不“退位让贤”,许其亮、孙春兰、李源潮、栗战书4人则刚好卡到了68岁红线。这也就意味着,如若十九大空缺常委兼从政治局委员序列中产生,那么其余人将竞逐5个常委席位。其中尤以大内总管栗战书、红墙智囊王沪宁、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呼声高。
现任中办主任栗战书,作为1950年出生的“老将”,2012年十八大上,已经临近退休年龄却出人意料被从封疆大吏位置调任中办,接替令计划成为中办主任。而且在十八大至今的三年时间里,栗战书除了常伴习近平左右,也隐隐的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对内而言,他成为“国安委”办公室主任,在中共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成为习近平推进国家安全体制改革的最得力干将。对外事务中,以中办主任身份单独出访令人耳目一新。故而有声音认定,栗战书即便在2017年卡着“七上八下”的红线,但继续辅佐习近平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至于王沪宁,也是几乎出现在习近平的每次出访名单中。作为外界最为熟悉的“红墙第一智囊”,王沪宁带给外界的“智囊”印象,在十八大后也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进入了习近平极为重视的“一带一路”领导小组,表明他的工作重心将不仅限于党内理论层面,在国内和外交政策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王沪宁在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面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至于孙政才和胡春华,因其所在的重庆与广东长期以来就是政治高地,加之孙胡两人是现任25位政治局委员中仅有的两位60后,所以作为“双领头羊”的姿态已众所周知。
其次是现任中央委员一级会否产生新生代常委人选?虽然中央委员直接角逐常委的情况罕见,但也并非没有先例。习近平和李克强十七大进入常委之前,也仅仅只是中央委员。这样的罕见举动,一方面,可能是政治局委员层级已无人可用;另一方面,为了十八大乃至更长远的人事布局服务。所以,如果十九大有中央委员层级有黑马出现,那么料后续的政治仕途或将不容小觑。当然,从目前情势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任何一名中委成员在十九大时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最后是此次交替会否打破“常委均男儿”的局面。十八大之际,1950年出生的孙春兰以第二位女性面孔出现在中共“男人圈”的中共政治局,与她相伴的只有国务委员的刘延东。1945年出生的刘延东,届时将因年龄问题而退位让贤,这已成定局。至于孙春兰,虽然在2017年将卡在68岁的红线,但自其接任统战部部长后,外界也普遍揣测其仕途基本锁定。不过,在中共用人荒之际,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存在。如若孙春兰顺利入常,那么对于中共而言,将翻开新的一页。-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