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5-11-23 | News by: 新浪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2013年8月底,16岁的儿子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独自一人飞越太平洋,来到万里之遥的加拿大读高中10年级。这里我们无亲无友,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新鲜,充满未知和挑战。
加拿大学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很多家长(微博)很早规划孩子留学(微博)不同,我们让孩子低龄留学多少有些突然和盲目。孩子初二的暑假,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起去听留学讲座,当时觉得留学是很遥远的事情,只是随便听听,但就是这次讲座拨动了儿子留学的心弦,留学事宜急速提到眼前。
对孩子低龄留学,我们一家三人观点有分歧。儿子当时在本地最好的初中读书,成绩优良,但他对应试教育非常反感,对有些现象深恶痛绝,孩子和爸爸是坚定的支持派。孩子同学家长、朋友,都说他思想比较成熟有主见,待人接物有分寸,适合早出国。我则感到孩子太小,出去时机不成熟。鉴于孩子的执着,最终还是申请了。初三这一年,儿子又要准备中考(微博),又要加强英语,确实很辛苦,中考如愿以偿考入最好的高中。亲戚朋友都劝他留在这里,但他义无反顾选择到加拿大上高中。
异国留学,听上去多么浪漫的事情,但现实远非想象中美好顺利,这一年孩子经历语言、生活习惯、交友等重重困难,父母牵肠挂肚,心情起起落落,共同体味着留学的酸甜苦辣,感慨良多。
记得儿子刚到时给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这里太美了”,兴奋的不得了。上课虽然什么也听不懂,但老师友善,感觉很快乐。一个多月后,可以感受到他的神情有些落寞,说和当地孩子语言、文化都有障碍,难交朋友,还是和中国孩子在一起的多。孩子抱怨说学习方面考试超多,每次考试都要记入总成绩,不能松懈,非常疲惫,还不如国内教育好。饮食方面也不适应,方便面都吃了三箱,难以下咽。开学没多久又遇到几件不顺心的事情:办理到美国的签证因手续不全没有办成;没有入选学校篮球队……这对孩子都是不小的打击。三个月后他给我留言“到加拿大三个月了,新鲜感基本过去,就像我当初拼命要逃离国内一样,现在我想逃离这里。每周一成不变的课表,周末毫无新意的娱乐,菜单没有多少选择…我好像过上了老年生活”。孩子很想家,听到家乡的歌曲眼泪都下来了。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非常后悔当初做决定太草率。圣诞节假期,我们听从朋友的劝说让孩子回国度假,舒缓情绪,再做安排。
好在,孩子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当初帮我们办理出国留学的杭州叶屿生留学的童老师,童老师听到我们儿子这样的状态,也和我这个当妈妈的一样焦急,一次次和儿子视频,沟通,分析学校课程,耐心听取儿子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不愉快,适时的鼓励儿子,坚持下去,多活动,多和同学交朋友,儿子的情绪在我们家长和童老师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排解,儿子本来就是一个阳光的大男生,慢慢的似乎变得开始顺利,孩子经历最初的困顿迷茫后挺了过来。细细想想一年来,他有不少的成长变化。
首先孩子更加独立。孩子住在寄宿家庭,他们只做晚餐,其余两餐都要自己准备。从早午餐的准备、衣物清洗,房间打扫,到课程的选择、零花钱的使用、小病的治疗、电脑故障的修理,各种学习签证的办理等等,都要自己面对和解决。有次他要去温哥华办理到美国签证,自己从网上查阅申请手续、领事馆地址和公车路线,早晨5点起床,坐公车赶轮渡,下午回来又到学校参加篮球队选拔,直到晚上10点进家门。他在微信中发了两张漆黑的图片,标题是“我出门了”“我到家了”。看了让人心酸。这些事情要在国内,肯定父母车接车送,大部分都包办了。孩子的独立性还体现在理财规划上。我们给儿子规定每月的零花钱,花每一笔钱都要记账,每月报账。他也抱怨说每笔花销信用卡都有记录,记账是多此一举,但他爸爸认为记账主要是培养他的理财能力,必须坚持。最近,儿子找到“生财之道”,给住家修整花园,一小时12加币,都是些重体力活,一个月挣了150加币,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兴奋的一大早就给我们发视频报喜。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