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2-22 | 來源: 馬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雲 | 字體: 小 中 大
導讀:請馬雲先生回答兩個問題:壹,如果壹開始就對互聯網企業全面“管理”,還會不會有阿裡?贰,如果開始就對網商象實體店那樣審批、注冊、納稅管制,淘寶天貓能不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阿裡是“管”出來的?
文/馬宇 商務部研究員
風光無限的第贰屆互聯網大會上,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翹楚的阿裡巴巴的領軍人物馬雲,自然是焦點之壹。而馬雲果然也不負期望不辱使命,發表了若幹有意思的觀點。其中,當屬對於中國互聯網企業高速發展原因的解讀:中國的BAT,是“管”出來的!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叫“無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叫“睿智”;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卻非要說“不然”,並且還不是善意的謊言,而是深思熟慮的利益取向,則只能叫“無恥”!還不是壹般的無恥,是極端的無恥。
馬雲在中國已幾近成神。國內幾乎每壹個機場,都在播放著他的演講,頻率、時間遠超“新聞聯播”。身家數百億、掌控著炙手可熱的大企業、與國內外高官會見寒暄、與靈界人士探究人生真諦……人到了這個份上,以我們的國情,眾生膜拜很正常。但別人可以崇拜,自己還是應該有點自知之明的吧?何況,馬雲絕不是那種沒有自知之明的淺薄之輩—若是那樣,他也成不了如今的馬雲。
馬雲毫無疑問具有企業家素質。現代中國企業家,主要出自廣東、浙江,自有歷史和人文淵源。馬雲當年賣“黃頁”,別人沒看到的東西,他看到了;他在第壹波互聯網熱潮時做網商,別人沒看到的東西,他看到了;別人跟著他做網商時他做網融、做足球,別人沒看到的,他看到了……企業家的敏感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稀有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此前以及今後發展的基本支撐,馬雲及阿裡巴巴很好地證明了這壹點。
但,你能想象,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看明白了事情,馬雲會沒看明白?馬雲的智商不比我們低,情商應該還比我們高,他怎麼會說出那樣前後矛盾、邏輯混亂、罔顧事實的話?那麼,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馬雲的聰明,或許也在這裡—其實,我們每壹個人,又何嘗不是呢。我們都知道真相,但我們可不都是那個天真未鑿的孩子,敢於說出“皇帝沒穿衣服” 的真相;我們充其量安慰自己:我即使不能說真話,起碼我沒說假話。但我們也知道,並不是你想逃避不說就不說了的;時局使然,即使是假話,也不得不說。我自己做不到不說假話,絕大多數人也做不到;但總不能有意識地說明知是大錯特錯而且危害性極大的話吧?
作為互聯網中人,又是第壹批創業者,馬雲毫無疑問知道他的企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不信,請馬雲先生回答兩個問題:
第壹,如果壹開始就對互聯網企業進行全面“管理”,還會不會有阿裡巴巴?不要說工商審批登記了,如果當初阿裡巴巴把自己搞網商的計劃清清楚楚報告給了工商局,工商局不說當即斃掉,也會因為茲事體大自己決定不了,要向上級請示,地方政府也無權審批,還得報批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銀監會……最後輕輕松松耗死馬雲(參見中國為何出不了蘋果、微軟之討論。本人多年前調查義烏小商品城何以發展起來,當地工商部門的根本經驗就是:不管!而工商管死的國內市場可是比比皆是。沒生下來就掐死、悶死了的企業、創新到底有多少那只能是天知道了--馬雲卻在互聯網大會上看到了“管”出來的無數創新,呵呵)。
直到如今,包括阿裡巴巴以及BAT在內的互聯網龍頭企業,多半還采用規避中國政府監管的VIE模式(所謂的“協議控制”模式。即業務經營在國內的企業在境外融資,外資通過協議控制國內企業經營獲取資本收益,但國內企業並不顯現為外資企業,因而規避了對於外商投資的行業監管)。雖然中國絕大多數人搞不懂何謂“VIE模式”,但馬雲先生應該很清楚吧?既然你覺得中國的BAT都是“管”出來的,那你們為什麼還要千方百計逃避中國政府監管呢?為此還曲裡拐彎搞了那麼復雜的股權、管理模式設計,乃至於寧願把監管權交給外國投資者(股權)和外國政府(轄權)?!我們不能說阿裡巴巴們的股東不應該是外國人,我們也不會偏狹地認為外國資本只是通過阿裡巴巴們白賺我們中國人的錢;但明擺著中國也不缺資本,馬雲為何不用中國資本而偏用外國資本呢?更加令人想不通的是,為何用了外國資本,卻又利用當時外資法的漏洞規避了有關法律法規的監管,而不是高尚如現在的馬雲“主動”向政府申報要求政府監管呢?難道這不是在處心積慮逃避政府監管嗎?以至於現在正在修訂中的《外國投資法》,都要為此專門考慮如何防止阿裡巴巴VIE模式這樣的規避政府審批監管問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