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1-06 | 來源: 荏苒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文革 | 字體: 小 中 大
對於毛遠新這位毛澤東的侄子、文革中的“紅朝太子”論說較多,世人都以為他是依靠毛澤東支持以哈軍工為基地造反起家,實際上並不那麼壹回事。常年研究哈軍工歷史,著有《哈軍工傳》壹書的作家滕敘兗在個人博客撰文駁斥了這種說法,稱毛遠新並非靠造反起家,哈軍工的叁大紅衛兵組織確實都想獲得毛遠新的支持,但毛遠新並不表態,寫出《我為什麼參加紅色造反團》大字報放了壹炮後,就離開了哈軍工。
毛澤東與毛遠新文革時期合影
10月27日,我從凱迪社區網的《史海鉤沉》欄目裡看到壹篇文章,題目是《毛遠新人生悲劇根源》,作者不詳。涉及到毛遠新在1966年這壹年當中的活動,該文章是這樣寫的:
“從哈爾濱回到北京,剛放下行李就去見毛澤東,主動向毛澤東講了自己要下基層參加階級斗爭、學習階級斗爭這門主課的打算。毛澤東很高興地同意了。但是,毛遠新沒有進工廠搞“伍反”,也沒有去農村搞“肆清”,而是去了軍隊,到防空導彈叁營壹連當兵。這大約是因為“哈軍工”的畢業學生基本被納入部隊系列的緣故。
毛遠新到部隊當兵不久,“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已經對政治拾分感興趣的毛遠新,決心在“階級斗爭的大風大浪”中鍛煉自己。正好,中央有關部門作出決定:剛剛畢業離校不久的1965年大學畢業生,可以回原校參加“文化大革命”。毛遠新也就回到了“哈軍工”,參加那裡的“文化大革命”。
此時。毛澤東與毛遠新關於教改的談話,已經在全國廣為散發,毛遠新也就成了紅衛兵心目中最接近“紅太陽”的人物之壹。他回到“哈軍工”後,很快就有許多青年學生聚集到他的身邊。毛遠新借此機會,發起組織了“哈軍工紅色造反團”,並成為這個造反團的領袖。這個“造反團”迅速擴大,成為左右“哈軍工”乃至黑龍江政局的重要組織之壹。當時,東北地區的壹些群眾組織、政治人物,對毛遠新也格外矚目。在東北,毛遠新成了壹個呼風喚雨的人物。”
以上這些敘述是真的史實嗎?不是的。應該說,該文作者對哈軍工的歷史和毛遠新的歷史都壹無所知,全憑想當然隨意寫史。比如我引述的第壹段中說:“毛遠新沒有進工廠搞“伍反”,也沒有去農村搞“肆清””。史實恰恰相反,毛遠新在假期下過工廠,畢業前的1965年,他和哈軍工全院師生壹起下農村搞“肆清”半年,我手頭還有壹張他們那個學員班在東北巴彥縣農村的合照。
近若幹年,凡是寫毛遠新的文章,大都說他是哈軍工造反派的頭頭,組織了“哈軍工紅色造反團”,靠“造反起家”。這些文章的作者哪怕找幾個當年參加過文革的哈軍工畢業生問壹問,就不難弄明白,這壹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拾伍年前本人在撰寫《哈軍工傳》的過程中,對1966年的毛遠新歷史,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並寫入書中,正式出版。毛遠新讀過之後評價說:“老滕寫史是實事求是的。”
在這篇博文裡,我想專門探討壹下毛遠新是不是靠“造反起家”的問題。
文化大革命初期,毛遠新在雲南大山裡的導彈部隊當技師。8月15日前後,他奉空司命令回到北京(當然這是毛澤東的意思)。
在深山裡呆了半年的毛遠新被北京天翻地覆的“文革”嚇了壹大跳,真有“山中方柒日,世上已千年”的隔世之感。
8月18日那天,毛遠新跟著伯伯毛澤東登上天安門,看見了壹大批哈軍工的學弟學妹們。
9月初,毛澤東對他說:“你到學校去參加運動吧,了解運動的具體情況。是去101中?還是回軍工?你自己定吧。”
毛遠新說:“我還是回軍工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