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metroedge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Metro Edge | 字體: 小 中 大
編輯:水晶晶
惠斯勒坐落在壯觀的海岸山脈中,距溫哥華市以北僅兩小時車程,是加拿大首屈壹指的全年旅游目的地,兩座雄偉的山脈環抱著壹個生機勃勃的度假村、壹流的滑雪場、肆個錦標賽高爾夫球場、世界級購物體驗、餐廳和酒吧、徒步旅行路線、水療、還有可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山地自行車公園。
惠斯勒小城因為滑雪度假而興盛,近年來壹直是卑詩省除大溫地以外的地產投資聖地。
社區起源
惠斯勒,最早名為倫敦山,這名字來源於壹個采礦工廠。但其實當地人壹直把那裡叫做Whistler。這山上盛產壹種土撥鼠,叫起來就像吹起了高音頻的口哨(whistle),因此而得名。
1858年,政府的壹個勘察通道的小組首次經過這個山谷,但也只是經過而已。直到1914年,Alex和Myrtle Phillips夫婦在Alta Lake附近建立了壹個垂釣度假村Rainbow Lodge,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有人在這裡安居。
也是在1914年,Pacific Great Eastern Railway鐵路線在這裡開通,Alta Lake就成了溫哥華人大愛的周末度假勝地。當時要抵達這裡並不容易,要先乘船到Squamish,然後再坐火車。
1962年,Garibaldi Lifts公司開始對在這裡開發壹個滑雪度假村產生了興趣。他們提出的項目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都很有吸引力。當時凡是拿出500加元投資的人都獲得了終身免費滑雪的資格。
投資者們用叁年時間籌集了50萬加幣,加上蒙特利爾Power Corp公司的30萬加幣投資,1965年春天,建設開工;到聖誕節度假村建成的時候,名字就正式更改為惠斯勒,還舉行了小型的開幕式;1966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惠斯勒這座小城因此漸漸發展起來,到60年代末,已經成為滑雪愛好者聚集的熱門場所。
緊接著惠斯勒的黑梳山和惠斯勒山都相繼進行了開發,並同時連接到新的城鎮中心,這壹切都讓惠斯勒迅速的發展起來——酒店、公寓、商店,壹切都興建起來了。
1981年左右,惠斯勒在當時高達20%的高貸款利率中,經歷陣痛。但其後,這個度假村開始復蘇,1997年,溫哥華的壹家地產開發公司Intrawest收購了這裡。惠斯勒也逐漸從壹個地區性的度假村發展成壹個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度假村,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全球聞名
今天的惠斯勒是壹個全球著名的度假村,還曾舉辦過2010年的冬奧會。這座小鎮有約壹萬名永久居民,每年吸引僅300萬名游客。當地有超過150個酒店、公寓、山中小屋,住宿加早餐的小旅館,200多家商店,和90個餐館、酒吧等等。
隨著近年來地產開發和旅游熱潮,夏季的惠斯勒也開始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健行、釣魚、游泳、高爾夫,還有各種美食和品酒節慶,吸引了北美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有數據顯示,惠斯勒現在夏季的游客甚至更多,2015年夏天就有160萬游客;而2014年冬天游客的數量則只有110萬。2015年惠斯勒共迎來了270萬游客,幾乎是1996年游客數量的壹倍,那時這個度假村的游客約為146萬人次,大多數都是冬季來玩的。
另外,現在的游客來自全球各地,而40年前則大多來自低陸平原或卑詩省和華盛頓州等附近的地區。
投資價值
不難想象,這樣的惠斯勒有著非常高昂的房價和火熱的房地產市場。這裡早已成為人們購買度假屋的熱門之選。1984年,壹塊離滑雪纜車僅有步行距離的土地可能售價只有肆萬加幣;而如今,就算你拿出100萬也不可得了。
隨便壹座度假屋的價格輕易就上了200萬加幣的區間。在這裡,豪宅的定位都在300萬加幣以上,壹般臨近滑雪場還有Fairmont酒店的高爾夫球場,但房源也是相當緊俏,搶手得很。再加上當地是山谷地形,可資利用的土地有限,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惠斯勒近壹兩年的地產尤其火熱。Pique雜志指出,“惠斯勒壹棟山中小屋的中間價從2014年的125萬加幣上漲到2015年的131萬5000加幣,增長率為5.2%。”同時,市場短期內沒有放緩的跡象。加幣走弱,中國美國的投資者、加拿大本國的投資者都開始將目光轉向這裡。
2015年9月,惠斯勒房地產銷售額高達6400萬加幣,成為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之後最繁忙的壹個交易月。交易總數為90次,其中大部分都是城市屋和山中小屋。蘇富比國際地產加拿大市場推廣副總裁Elaine Hung指出,加幣貶值是阿爾伯塔人從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夏威夷和墨西哥等地轉向卑詩省的重要原因。
(文:不系舟)
- 本文由專欄作者供 "溫哥華網" 專用,未經作者與網站同意,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本人意見,與網站無關, 本站對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