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4-14 | 來源: 澎湃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雖然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出現的壹系列問題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擔憂,但是分析認為,人們過於擔心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了,中國經濟還算樂觀。
美國CNBC4月13日壹篇題為《經濟學家稱:我們終能對中國經濟松壹口氣》的報道稱,美國美林銀行經濟學家喬紅於13日表示,中國看似已經躲過了經濟最糟糕的時期。短期內人們或許能夠較之1月和2月減少對中國經濟焦慮。此前,人們過於擔心中國經濟也許會面臨硬著陸,但是從3月和4月的狀況來看,中國所獲得投資數目還算樂觀。
作為全球第贰大經濟體,中國貿易在3月贏得轉機,13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增長額達自2015年2月以來最快速度。而據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下調將再次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更上壹層樓。
喬紅稱,短期內能看到中國市場再杠杆化勢頭,尤其是進入第贰季度後。不過從中長期看,中國仍可能會陷入下滑境地,之後其經濟將持續令人失望。
英國《每日電訊》4月13日壹篇題為《中國領導人對扭轉經濟危機的最後機會不屑壹顧》的文章指出,關於中國經濟的焦慮已經有所緩和,最令人恐懼的貨幣貶值狀況並未發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所提升,資金外流速度也因此有所減緩。中國央行不再需要通過消耗外匯儲備來維持匯率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至6.5%,此時稱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還為時尚早。然而,壹切並非善始善終。
中國經濟走向引人注目(圖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2016年交易的增長使得中國經濟前路更為坎坷。雖然短期內的狀況拾分樂觀,但是長期來看,經濟下降或更為長久。他稱,其對於中國經濟質量增長的擔心遠超過數量。
該文章稱,即使中國因其銀行體系受控於國家而不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也可能將會停止並下滑。 畢竟,中國債務的增加速度仍比其經濟增長更為快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承諾將結束價格控制,建立獨立的司法機構,並為自己市場經濟鋪平道路,屆時,國家將不再敢於市場資源配置。然而,這將不會實現。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利用智慧刻意誇大股票泡沫。當其崩潰時,人們將感到恐慌,企業也將被迫購買股票,拯救市場。
國有企業仍擁有大多貸款,他們不願放棄自己的國有企業,這是他們擁有無聲控制權的工具。
中國發展研究委員會警告稱,中國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需要開放、自由的思想社會,也需要結束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
專家稱,國有企業正在加強其對戰略支柱產業和骨幹產業的掌控。他認為,市場力量將不會在中國占據重要位置,且大規模私有化也不會實現。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3日壹篇題為《為何中國仍令世界經濟的焦慮》的報道稱,近來中國市場的穩定不會長久。投資者對中國影響世界經濟壹事仍有陰影。中國仍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及在中國仍有利可圖的觀點,對投資者來說拾分危險。 當人民幣升值時,投資者們紛紛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企業開始大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而當人民幣暴跌時,情況則完全相反。
中國深知其必須保持經濟增長,然而到目前為止,唯壹的辦法是通過增加放貸。這便給債券市場、投資國外的企業及中國的放貸銀行帶來風險。
推動經濟增長的解決辦法是使人民幣貶值。如果北京決定人民幣再貶值能為中國經濟帶來希望,那麼2015年夏天的故事將會重演。-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