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9-29 | 來源: Ellen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部分的移民,來了加拿大,還是需要為了生存而工作的,相信每壹個新移民找工作的經歷都能獨立成篇地寫成情節曲折的小說。
我這壹路也並不平坦。經歷了頭3個月無頭蒼蠅壹樣的海投簡歷去尋找和國內職場經歷相關的工作無果後,我不得不調整我的心態和策略。首先,我不得不放下我國內傲人的外企職場經歷,去找到壹份最基本的辦公室行政工作,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那份微薄的薪水,而是為了讓我以後去面試的時候,不再被面試官挑戰說我沒有本地工作經驗。
放低要求後,很快找到壹份辦公室行政助理的活。那份最簡單又鮮有成就感的工作,我做了7個月。因為和老板的經營管理理念不同,我工作得並不愉快,甚至很是壓抑。可笑的是,作為壹個行政助理,老板是不需要你有什麼經營管理理念的,老板讓你做什麼,你做就是了。每次我自己有什麼看法的時候,老板總是以他的移民經驗告訴我:“你要調整心態,不要以為你在國內有多了不起,到這裡誰都是從頭開始。我剛來的時候還做過LABOR 工(體力工)呢,你已經很幸運了。”實在不知道如何隱藏自己想法的我,想必也是讓老板頗為不滿。7個月以後,我的工作被壹個學校剛畢業需要實習經驗的留學生給替代了。這份工作另壹個有趣的地方是:因為是在壹個華人公司,我驚奇地發現工作上所用的英文比我國內工作時候還要少。
不管怎麼說,在那個崗位上,我還是積累了本地工作經驗,也明白了為什麼之前那些面試官會挑剔你沒有本地工作經驗。簡單舉例來說怎麼在本地網上購買辦公用品,怎麼去銀行做公司的BANK DEPOSIT(銀行存款), 怎麼給本地政府部門網站做壹些申請,怎麼給相關部門寫信、甚至怎麼寄信寄快遞,這些的確是你國內職場不可能給到你的經驗,而這在本地,幾乎是最基本的辦公室工作技能。所以無論如何,我還是挺感恩在那7個月學到的最初的本地工作技能的,以及因為這份工作而開始拓展的壹些本地社交圈。
失業後,我開始思考下壹步的職業方向。不得不說,華人圈子裡的工作,相對來說報酬比較低,為了在溫哥華跳出華人圈找工作,我覺得去補壹下所謂的LOCAL EDUCATION (本地教育背景)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雖然在國內來說,我的英文並不差,來到這裡,感覺和NATIVE SPEAKER (說母語的人)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也許補本地教育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口語能本地化的壹個方式。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