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3-1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留学人员回国,现在有40多万要回来,就是最大的回国潮,我很喜欢‘潮’这个概念,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
留学回国潮的动力
“潮”的本来意思,是指海水受日月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较多的引申意义是趋势和时尚。留学回国潮,自然是指大批的海外留学人员在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选择到中国实现人生价值。之所以称之为潮,有个简单的对比,一是当年留学回国的人数接近出国留学的人数,二是总体留学回国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教育部一年一度发布的留学人员数据看,上述两个对比数据早已显现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者的数量不断增长,由“热”致“潮”。陈宝生在发布会上如此兴奋地解读留学回国潮,这表明,面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形势,教育部作为留学工作归国主管部门已有清晰的认识。
回国潮的风景,至少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的服务举措,促推回国潮;二是大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科研主战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形成回国潮;三是留学人员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带动回国潮。
总之,如果说中国自信、中国吸引力,留学人员的爱国情愫和价值取向是留学回国潮形成的主要动力;那么,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各部门、地方及社会为留学人员提供的各种服务举措,留学人员在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众多留学人员纷纷回国寻找发展机会,共同构成了回国潮的亮丽风景。
海归要做民族复兴中的创业者
近年来,新一代海归已经在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中间很多人,比如潘建伟、丁列明、李彦宏、钱颖一、姚力军等,因创新创业成就斐然而家喻户晓。
事实上,还有大量不为人熟识的海归,也在把事业目标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比如,1984年出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云飞,回国后带领团队经过4年的刻苦攻关,跻身国际无人船行业领跑者行列;从德国回国创业的尹良红,率团队自主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远远优于国外的透析器生产线,并把透析器的价格从6000万元降到1600万元,有力还击了国外厂家对我国采取的各种技术封锁;还有东北姑娘张丽,从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归来后,创办了专业从事新药开发、医药技术转让及医药技术咨询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海口南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9月,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三期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陈竺在结业式上讲话时这样强调:“作为一名学长,我最想叮嘱你们的是,要做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创业者而不是旁观者。”
伴随着群英荟萃中国的喜悦,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怀着满腔报国理想的海归精英们纷纷表示,回国后,不仅深感生活条件、工作节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在办事程序、沟通渠道与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
不必担心遭遇“水土不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是在本科甚至中学阶段就到国外求学。“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我们是在国外度过的,回到祖国后,发现自己居然在故乡‘水土不服’了。”的确,在国外多年的求学、工作和生活经历,难免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甚至是价值标准。而对于选择全职回国效力的海归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