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12-01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憂郁症 | 字體: 小 中 大
現代人經常低頭滑手機,但南韓壹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青少年若產生手機成癮症,會導致大腦內部的化學物質分泌失衡,進而促使青少年罹患憂郁症和焦慮症。
南韓研究發現,青少年若得到手機成癮症,會導致青少年罹患憂郁症和焦慮症。圖中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南韓首爾高麗大學(?????)教授韓素索(Hyung Suk Seo)與團隊,針對19名手機成癮症患者進行研究,當中男性9人,女性6人,平均年齡15足歲,評估日常生活型態後,發現19名手機成癮症患者有嚴重失眠、憂郁症和焦慮症的現象。
研究團隊為19名手機成癮症患者進行腦部核磁共振(MRS),得知他們腦內的γ-氨基丁酸(GABA)高於健康的對照組,谷氨酰胺(Glx)則低於對照組,據悉,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谷氨酰胺(Glx)則能刺激神經元活動,兩項物質比例失衡導致青少年焦慮與憂郁。
韓素索教授指出,研究人員透過長達9個星期的認知行為治療(CBT),從心理取向,與手機成癮症患者進行系統性的談話,讓他們擺脫了手機成癮,患者們腦內的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酰胺水平亦恢復正常;認知行為療法是認知療法(檢視患者對事物的想法)與行為療法(檢視患者的行為)的結合。-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