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0-04 | 來源: 萬維讀者網 | 有2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萬維讀者網(Creaders.NET)江夏編譯報道:美國《真實清晰的世界》網站發表巴黎“歐洲外交關系理事會”亞洲及中國項目副主任、高級政策研究員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的文章說,中國和日本的關系經過多年對抗後,進入了緩和期。
日本首相安倍晉叁表示,日中關系最終轉入正常軌道。中國主席習近平也作了類似的表示。安倍將於10月訪問北京,距上次日中北京峰會已有7年之久。有傳言說,雙方領導人將簽署第伍份政治文件,為當前的緩和勢頭加溫。
這種緩和差不多完全抵消了川普政府對中國的重擊,日本充分利用了中國處境軟弱的機會。中國外交政策的重心,正從促進“壹帶壹路”工程項目,轉向對抗正在浮現的聯盟——即壹批試圖削弱中國經濟,阻礙北京獲得外國技術,破壞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國家。
對東京來說,這為加強與中國的商貿聯系提供了契機。在美國威脅對汽車加征關稅的時刻,中國市場在戰略上對日本汽車工業可能更具重要性。總之,2017年日本對華出口增長了20.5%。對中國姑息式的交往,有助於緩和日本外交政策受到的某些壓力。
雙方充其量希望遏制每項分歧的破壞性潛力,不致中斷緩和進程。日本繼續對台灣和海峽兩岸關系問題保持克制。日本雖然同情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但安倍政府在給予台灣外交空間,或與台灣發展深度安全合作問題上,仍然保持克制。
日本海上自衛隊雖然定期在南中國海訓練,但並不直接挑戰中國在南沙群島人工建造的島礁。從政治上說,海上自衛隊策劃這類訓練,是為了表示日本絕不承認北京所謂“九段線”以內是中國的內海。日本的立場與2016年國際仲裁壹致,即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因而不能成為領土聲索的法律依據。
從軍事上看,海上自衛隊披露最近的反潛戰訓練,符合日本在南中國海戰略的核心原則——和中國海軍力量保持平衡。參與訓練的包括直升機母艦加賀號、壹艘親潮級潛艇、兩艘驅逐艦。
在東中國海,日本海上保安廳繼續監視其對手中國海警。2018年在釣魚台列島/尖閣群島海域,中國海警每月平均部署柒至八艘艦艇,幾乎在毗連海域固定出現。今年8月,日本和中國經過10年斷斷續續的談判,建立了“海上和空中通訊機制”。這項建立信任,管控危機的的協議令人鼓舞,但不完全實用。迄今為止,這個被認為有助於應對中日緊張形勢的機制,已流於形式。
在經濟戰線,東京和北京之間的關系也趨於對抗。日本常常領導國際行動,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在未來數年,先進技術將決定大國競爭的進程。雖然有時候貿易利益促使中國和日本走到壹起,但日本的首要任務,不是和中國合作扞衛自由市場和多邊主義,而是與美國、歐洲實現叁方合作,對抗中國的“非市場主導政策”。
日本和中國之間健康的合作和競爭,尤其在商業利益和市場考慮下,將使亞洲獲益。中國願意最終淡化和日本的對抗,顯示出川普對北京的巨大沖擊。中國現在對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中國海訓練的抗議,和幾年前相比出奇地低調。但中國的靈活性,只是戰術性的並且有其局限性。共同的商業利益不太可能真正改變這種關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