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1-04 | 來源: 自由亞洲 | 有2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香港督察創辦人貝內迪克特·羅傑斯對當今香港人權狀況表示擔憂。(高山攝影)
華盛頓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左)和迪克特·羅傑斯對當今香港人權狀況進行了探討。(高山攝影)
英國人權倡導者、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貝內迪克特·羅傑斯在周肆的壹場演講中說,香港人權正每況日下。作為“香港監察”組織創辦人,他說中共政府近年來無視給予香港“高度自治權”的承諾,幹預港人基本自由。
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在華盛頓人權組織公民力量發表演講時說,近年來北京當局幹預港人自由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多名香港書商由於政治原因被中共政府跨境綁架、到香港雨傘運動參與者被捕獲刑、再到英國《金融時報》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在香港的工作簽證續期被拒,這些新聞事件無不體現中共政府正有意削弱“壹國兩制”原則,幹預香港自治權。
他說,香港不能再繼續淪陷下去,因為這塊彈丸之地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它的占地面積。
“香港是全球第叁大金融中心。即便不是每個關心香港動向的人都是人權扞衛者,但那些關心商貿的人都不願意看到香港的自由、法治和自治權被蠶食。”
為了對香港人權現狀大聲疾呼,羅傑斯於去年年底在英國創辦了“香港監察”組織。據他描述,這家非政府組織成立兩個月前,他乘坐國際航班抵達香港機場試圖入境時被移民官員攔下,之後被送回始發地泰國。他說,“香港監察”的成立原因可以追溯到他早年的經歷。
羅傑斯對本台記者說,當他剛從高中畢業時,他於1992年第壹次到訪中國大陸,並在山東青島教授英語。在隨後半年時間裡,他對這片土地壹見如故,漸漸迷上了中國文化、歷史、美食(當然還有青島啤酒)。此後,他還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了中國學的碩士學位。1997年,他搬到香港生活了伍年。在這段時間裡,他對東亞的興趣日益濃厚,與此同時他得以邂逅亞洲其他地區的文化。
羅傑斯坦言,他在2002年離開香港之後,香港逐漸淡出了他的視線。此後的拾多年間,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包括緬甸在內的亞洲其它地區。但他說,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再壹次喚醒了他對香港的關注。
“當我看到數千名港人參與了這場非常和平、組織性強、但又非常大膽的抗議行動時,我深受鼓舞。與此同時,我特別注意到香港前政府官員陳方安生(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前立法會議員)也在為香港問題發聲。我覺得,如果像她這樣經驗豐富、高職位、體制內的政治人物都在說香港出了問題,那麼香港壹定出了問題。”
他回憶說,去年8月,當香港占中運動的叁位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因他們的政治活動遭到監禁時,他正在印尼巴厘島度假。他頓時覺得,應該有人挺身而出,並用實際行動來聲援他們,而他恍然意識到自己就可以盡壹份力。不久後,他就開始網羅社會各界人士對香港人權狀況做出聯合聲明、在各大國際媒體上撰寫評論文章、並在倫敦街頭舉辦雨傘抗議活動。幾個月後,在香港機場被拒絕入境的經歷進壹步使他意識到中共政府對香港內政的無端幹預和操控。很快,“香港監察”組織應運而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