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10 | 來源: 轉角24小時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19/07/09 讓路給小鴨
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之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現今跨種族的國際收養已經不是特別稀奇的事,但是在這些收出養「溫馨故事」的背後,究竟存在著哪些被大眾所期待與投射的元素?圖為國際收養中介機構Holt International孩童,非當事人。 圖/Holt International
文/鍾欣穎
2018年12月,中國網路瘋傳壹則名為《中國棄嬰成美國小公主》的文章。文中提及壹名小女孩莎拉(Selah),原本是出生在中國貴州的2歲棄兒,被壹對美國白人夫妻領養後,在新家庭過著小公主般的生活,有專屬的臥室、開生日派對、還可以到迪士尼樂園玩。
除了莎拉,網路上也不時出現「中國棄嬰萬裡尋根」的故事:中國棄嬰被美國家庭領養後呵護備至,在學業或工作上表現優異,長大後想要回到中國認識自己的祖國與文化,有些甚至還去打聽親生父母的消息。
現今跨種族的國際收養已經不是特別稀奇的事,但是在這些收出養「溫馨故事」的背後,究竟存在著哪些被大眾所期待與投射的元素?收養家庭與被收養的孩子,他們的真實生活經歷又是如何?
中國網路瘋傳《中國棄嬰成美國小公主》文章,壹名小女孩莎拉被美國白人夫妻領養後,在新家庭過著小公主般的生活,有專屬的臥室、還可以到迪士尼樂園玩。圖為莎拉父母成立的網站「Bringing Home a Blessing」,記錄著收養莎拉後全家人的快樂生活。 圖/Bringing Home a Blessing
▌美國收養、中國出養
目前世界最大的國際收養國是美國,收養來自中國、烏克蘭、南韓、菲律賓、瓜地馬拉等國的嬰孩。而中國則是從1995年開始,成為美國最主要的「出養國」,2005年時美國收養的中國孩童就將近8,000人。雖然美國自2006年開始,國際收養總數逐年降低,至2018年美國依然有1,475位來自中國的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占美國國際收養總數的肆分之壹。
國際收養的盛行,源自於1940年代中期,想要解決第贰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戰敗國(如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亞洲等國(如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的大量戰爭孤兒問題。這些孤兒可能因為戰爭與家人分離,或者是被分配到國外征戰的士兵與當地女子所誕下的後代;但是戰爭結束後士兵返回原國家,這些「大兵寶寶」(GI babies)與孩子的母親卻被留下,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美國就被發現在亞洲留有大量的美軍混血兒,1950年左右這些孩子的故事被國際人道組織關注,迫使美國開始正視這群美軍混血兒,並透過開放跨國收養的方式期望解決孩童的處境。至1980年代,歐美國家因知識教育普及、多元家庭(如單親、同性婚姻等)出現、女性意識抬頭或是無法生育等因素,壹些家庭也選擇透過國際收養獲得子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