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17 | 來源: 阿波羅網王篤若綜合報 | 有24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美中貿易戰已進入第贰年,有越來越多美國制造商開始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亞洲國家。美中貿易戰迫使大多數美企離開中國,歐洲也緊隨其後。最新調查數據顯示,67%的歐洲企業和80%的美國企業已經或正在撤離中國,全球供應鏈正在全面重塑當中。經濟學者指出,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逐步浮現,嚴重影響制造業,中國經濟可能惡性循環持續下滑。今年前伍個月,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大減12%,創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自亞洲國家的進口大幅成長。
圖為2019年7月13日,壹名工人在江蘇省宿遷市壹家生產塑料編織材料車間工作。
外企撤離正在重挫中國制造業,隨之帶來的將是中共外匯儲備減少、經濟下滑和大規模失業等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示,企業大量撤離中國,正在拖垮中共經濟。
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美自中國進口額 前5月大減12%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康乃狄克州家具制造商Lovesac目前約有60%產品在中國生產,低於年初的75%;執行長尼爾森(Shawm Nelson)表示:「我們壹直積極將生產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底在中國停產;壹旦離開,就不會再回去了!」
生產Crocs鞋的Crocs公司表示,預計明年出口到美國產品,只有不到10%是在中國生產,低於今年六月的30%;生產Yeti啤酒冷卻器的Yeti公司也計劃今年底將大部分冷卻器生產遷出中國;知名運動攝影機廠商GoPro則打算將大部分銷往美國產品生產線遷出中國;蘋果也考慮將部分裝置的最後組裝作業移出中國,以避開美國關稅。
正將業務移出中國的美企高層主管表示,興建新廠房和調整運送安排,已投入不少時間和資金,預計這種移出中國情況將持續下去;自今年伍月美國將中國2500億美元進口產品的關稅由10%上調至25%後,更加速轉移生產。
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今年壹至伍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產品金額年減12%,創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最大受益者是越南、印度、台灣、馬來西亞等生產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