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8-04 | 来源: 我们重新认识吧就止于 | 有5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郭德纲 | 字体: 小 中 大
专家一:1.实力。郭德纲天生的声音禀赋好,又从小在天津学习相声,基本功扎实。北漂后,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时间,刻苦不可少。后来又拜侯耀文为师,点拨与提携。除了相声外,郭德纲对其他曲艺也有涉猎,如河北梆子、西河大鼓、京剧。多才多艺无疑会提高自己的相声表现力。
2. 搭档。相声界有句古话,三分逗,七分捧。于谦是一个功力很高的捧哏演员,不瘟不火。这样无疑能让郭德纲的相声有更好的发挥。从个性上,于谦爱好广泛,喜欢交友与动物,有自己的马场,淡泊名利,有魏晋名士之风。郭德纲不用担心搭档争宠,非常稳定。同样,郭德纲也大度,演出费五五分成。
3. 时机。郭德纲崛起时正相声没落的时候,大批相声艺人离开相声舞台。相声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郭德纲的出现犹如相声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相声界。
4. 风格。建国后,相声经历过了一个革新的阶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80年代相声,讽刺的少,以歌颂社会新风貌主旋律为主。80年代崛起的以姜昆、冯巩为代表的相声演员传统相声功底不足。郭德纲作为民间相声艺人的崛起,传统相声功底深厚,相声以民间小人物的生活为题材,以讽刺为手段,贴近生活,抒发人们对社会不良现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5. 渠道。德云社以小剧场起家。东篱先生喜欢看昆曲,经常看各种大小剧场。剧场演出实现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参与感强烈,是我们看电视不能比拟的。除了小剧场,郭德纲还在各大卫视、互联网上全面出击,弥补了小剧场空间的限制,影响力逐渐扩张到全国,现在更是传到了全球华人圈。
东篱先生个人观点:郭德纲受欢迎,是个人及团队实力的体现,也是时代的需求。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专家二:第一是勤奋刻苦,俗话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郭老师生在相声圈里,从小耳濡目染,七岁学评书,九岁说相声,十二岁登台表演。百年传统艺术仅深入学习、吸收内涵和精华,单从模仿上,是很能做到精制细微、惟妙惟肖。说实话,很多他说的传统段子、评剧京剧、大鼓评书、我听上10遍也不见能明白里面的含义,更别说背下来上台表演,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十年如一日的磨练。
第二是把握机遇,随着中国经济日益繁荣,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人们收入更是突飞猛进,追求高品质的精神娱乐已经成为生活常态,郭德纲没有走进影视大舞台,而是建立自己的小剧场,从最贴近老百姓做起,通过自身过硬的实力和全新的创意,很快收到大众欢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文化政策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明,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在小剧场逢时而生。随着媒体的发展,及名气与实力与一身的郭老师,进入主流媒体之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可以说真是水到渠成。
第三是贵人相助,朋友相扶。人在社会上需要靠你的人格、魅力与实力去获得他人的认可,郭德纲除了有于谦老师这样多年的朋友,共同奋斗的战友外,还有一位被公认为郭德纲贵人的康大鹏。
大鹏是一位喜欢不断尝试创新的主持人,在听了郭德纲的相声,并进行多次交谈后,专门为郭德纲录制了2次节目,郭德纲第一次看见所谓的200人的“火爆”。后来郭德纲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就发展成为今天的德云社。
成功的因素很多,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