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8-13 | 來源: 後來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部電影的成敗首先取決於故事和劇本。對於優秀的劇情片來說,劇本既要有足夠的敘述張力,也要體現出對特定時代議題的挖掘與反思。除此之外,還要有精美的場景畫面、流暢的鏡頭剪輯、舒暢的原聲音樂,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
就以上標准衡量,《人性污點》堪稱本世紀初好萊塢劇情片中的代表作。盡管當影迷們談論該片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時候,很少會馬上想起這部電影。
從個體命運到社會議題
該片改編自普利策文學獎得住、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於2000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了壹位退休的大學教授與壹名已婚女清潔工的愛情故事。
雖是暢銷書作家,但羅斯的作品因關注社會現實問題而深具批判色彩,尤其擅長表現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的緊張關系。
這部小說同樣圍繞這壹主題展開,通過主人公之間看似瘋狂的愛情故事,深入反思了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社會輿論氛圍及其主流價值觀念。
整個故事以克林頓當年的性丑聞以及被彈劾案作為背景,該事件與男主人公科爾曼·希爾克的遭遇形成映照。作者通過科爾曼的人生經歷,試圖向讀者表明:在看似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始終存在著壹種迥異於輿論口號的源自人性深處的道德緊張感。
這場忘年戀最終以悲劇結束,其寓意拾分明顯:許多隱藏在表象之下的偏見和頑疾絕非華麗的價值宣言所能清除。
菲利普·羅斯繼承了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通過書寫個體的悲劇命運,實現了對時代精神和普通人性的敏銳洞察。
該作的立意顯然已經超越了普通個體層面,而上升為對美國社會乃至現代文明的道德追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