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3-05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昨晚(3月4日),美國又壹次阻擊了中國。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投票結果公布,55票對28票,中國候選人王彬穎最終沒能拿到總幹事提名。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意料之中,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美國和歐洲早就鐵了心不想讓中國人當選。
中國為了爭取這個位置准備了大半年的時間,王彬穎為了這個位置准備了近30年,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這是中美在多邊外交舞台上的壹次正面交鋒,美國直接把肌肉亮了出來。
美國“幹涉”聯合國機構選舉是有傳統的,這也不是美國第壹次對中國出手。
自川普上台以後,美國在多邊外交上實行的是收縮戰略,包括退出國際組織和公約,削減經費支持直至拒絕交會費等等。
美國的大步後撤,在國際事務中留下了諸多權力真空,又因為其壹意孤行,惹惱了它的傳統盟友,導致西方陣營出現了壹道裂縫。
客觀上,這對於中國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當然是難得的壹個戰略良機。
而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壯大,越來越多參與到全球合作當中,有了機會當然不容錯過。這首先體現在聯合國那些專業機構中。
聯合國框架下有15個專門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原子能機構等。
這15個專門機構掛著聯合國之名,但其實都是獨立的,在各自負責的領域內是重要規則的制定者和標准的執行者,在國際事務、公共問題、經貿往來上影響力巨大,如正就新冠疫情拾分活躍的世界衛生組織。
目前這15個專門機構的領導人,有4個都是中國人。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