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8-20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防疫隔離期間人們有大把時間遐思,考慮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幾個月來,居家隔離、關店歇業的人們懷念疫情爆發前的熱鬧興旺,有限的出門放風時卻很享受城市的安逸,街道的清靜和空氣的清新。
後疫情時代,人類是否能夠、願意或者應該恢復到之前的"常態",包括污染、噪音和生態破壞?
人類是否可以借此"重啟"的機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城市更智能化?
在新冠肺炎病毒來襲前對智能城市的設想是否需要調整?
無人機已然成為壹種成熟的運輸工具
機器人和無人機
在全球封鎖期間,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飛機肯定會出現。
新加坡已經在用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公司的肆足機器人Spot協助實施社交疏離;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議會將無人駕駛飛機監控立法納入快速通道,以便Zipline公司的無人運輸機可以投入運營,為醫院運送醫療物資;"網真"(telepresence)機器人為居家隔離的人們提供了虛擬交流平台。
波士頓的食品救濟站用來消毒清潔的機器人是麻省理工大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實驗室負責人拉斯(Daniela Rus)對BBC表示,機器人在疫情期間"貢獻巨大",顯露出作為幫助人類避免傷害的強大工具的潛力。
她希望機器人在未來"智能城市"環境中在體力和腦力活動層面為人類提供更多助益。
萬物互聯的時代
傳感器和大數據
現在許多城市已經通過基礎設施中嵌入的傳感器在收集大量數據,包括路燈燈柱,而且在跟蹤觀察壹系列數據模型,從空氣質量、交通狀況到人員流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